破壞、隱藏、移動及轉讓等行為;關於分配日本國內各種資產,中國應享受優良百分法,及交貨優先權,以抵償中國國家及人民所受之長期犧牲與損失。
蘇聯外長莫洛托夫覆函表示,蘇。聯完全理解中國對日本賠償問題的立場,具體辦法應由中蘇美英組成的對日管制委員會做出。美國還在1945年8月下旬宋子文訪問時,就表示支援中國的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接見宋子文時說,“中國抗戰八年,蘇對日作戰僅數日,向日本要求賠償,中國自應居首位。”英法等同盟國對中國的正當要求也表贊成。在當時看來,日本在華資產,作為對華賠償的一部分,在國際上並無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都認為沒有問題的事情卻出了問題。
其實這也和中國長期以來堅。持的仁義有關,中國總以為大家都會在規則內玩遊戲,但實際情況卻是弱國無外交,即使簽訂了條約的事情別人也要違約,何況還沒有簽訂條約。其實中國人卻是忘記了,近代史開始以來,西方國家種種撕毀條約的事情了。
斯大林是一個多麼野蠻強勢的人,歷史自有公斷,。他對自己統治下的蘇聯強勢也就罷了,對別國同樣非常強勢。
斯大林雖口頭上對中國以日本資產作為賠償的。主張表示同情,但實際上他對東北的日本工業早就另有打算。在簽訂《雅爾塔協議》時,他對羅斯福要條件: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的在東北的全部特權,否則他無法對人民交代蘇聯為什麼要出兵中國東北。注意,是全部特權,那時候蘇聯在中國東北基本上處於野蠻的燒殺搶掠狀態,哥薩克的兇殘是出了名的,而蘇聯紅軍表面上是彬彬有禮的知識分子,但實際上並沒有拖離這種兇殘。
這是斯大林公開說出口的出兵東北的目的;還。有沒說出口的目的就是把東北的日本資產全面佔有、重點摧毀,然後實行壟斷性的經濟合作。對後一目的,是後來蘇聯代表在與中國國民政府進行經濟合作談判時透lou出來的。
所謂全面佔有,。就是把東北所有日資產業宣佈為紅軍的戰利品,由紅軍全面接收。重點摧毀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的機器裝置拆運到蘇聯,滿足自己的需要。剩餘的部分,一分為二,中蘇各佔其一,雙方再進行排他性的經濟合作,以免第三國(美國)的勢力進入東北。這三個環節是統一的,缺一不可的,其中最重要的環節是全面佔有和重點摧毀。三個環節都服從於蘇聯國家安全的目的。由於東北的輕重工業幾乎全為日本的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滿洲電業株式會社以及滿鐵株式會社所壟斷,蘇軍佔領東北後,首先將這幾個壟斷組織的頭頭滿洲重工業會社總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階經濟管理人員抓起來,拘留於長春寓所,嚴加看管,然後從他們口中索取各種所需要的材料。讓他們證明,東北某某企業是為關東軍服務的,日本資本佔多大比例,以便為蘇軍將企業攫為戰利品提供“事實根據”。
把各種材料準備齊全之後,蘇軍當局於1945年10月24日,強迫高崎建之助 “將屬於滿業之各種事業移交於蘇聯”。高崎表示,滿洲國既已解散,他作為滿業總裁,無權簽署這樣的檔案。既然蘇聯要求移交,應由蘇聯下書面命令;不然,“將來中國方面必有異議”。但蘇軍當局拒絕下書面命令,並說中國方面,由蘇聯解決。但實際上從一開始斯大林就沒有打算要給中國任何交待,其存在的心思便是單獨吞併所有的東西,留給中國的基本上都是一些蘇聯看不上的東西。
高崎等人怎麼可能扛得住蘇聯人的壓力,關東軍的失敗早已經使得他們人心惶惶了,現在能有活命的機會,在蘇軍所謂的政委攻勢下,這夥人終於下令,要求中國東北的所有的滿洲株式會社以及旗下的企業,所有的資源、裝置、技術員等等,全部聽從蘇聯人的命令。
實際上由高崎他統管的工業大概有72種,輔助工業有差不多150種,這些企業其實很多是作為民營企業存在的,但是蘇聯人強迫他將之證明為曾為關東軍服務的企業,從而使得這些工業全部作為軍事企業移交給蘇軍。蘇軍還讓高崎倒填日期,填為9月17日。滿洲電業株式會社理事長平島敏夫等也簽署了同樣的檔案,作了同樣的移交。注意,蘇聯是知道中國9月18日要收回東北的,也就是將東北所有的工業搬遷至中**隊接手的最後那一刻!有了合法的外衣以後,接著便是拆運了。實際上,仗一打完,拆運就開始了。以讓高崎倒填的日期斷定,蘇軍拆運機器裝置至遲是1945年9月下旬。所有被蘇聯認定為戰利品的工廠,都被蘇軍當局派兵把守,嚴禁外人進入。日本戰俘(特別是技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