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2 / 2)

西方人眼中的Naiad,稱為“River Queen(江河王后)”,也就順理成章了。

50多年來,英文版《紅樓夢》的讀者們把黛玉理解為“River Queen”,圖中是“River Queen”在西方文化中的形象,大家就可以明白黛玉到了大西洋兩岸,成了一個什麼樣子。

Naiad版黛玉和“外國金瓶梅”

用“River Queen”來確定黛玉,有幾個不妥之處,1,Naiad是快樂為基調的人物,而黛玉是悲劇為基調的人物;2,黛玉是“心較比干多一竅”,機敏聰慧,言語奪人,而Naiad則是一個仁慈寬容的女孩;3,瀟湘館,雖然有“瀟湘”之名,但重在“竹子”這一點,以竹取勝,不在水,而英譯本明顯是望文生義,以為“水”是瀟湘館的特色。

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第一位的是傳播,Naiad化的黛玉,最大的好處,就是有益於《紅樓夢》在英語世界裡的傳播,而且,在西方文化裡,Naiad是一個非常善良、優美和愛的化身,也是西方讀者心裡的聖潔女孩,這是英文翻譯家的良苦用心。西方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了解很少,所以,Naiad這個形象有助於黛玉的傳播,能夠更好地讓西方讀者瞭解黛玉,喜愛黛玉。

其實,我們國內在引介西方文學名著的時候,也有過“Naiad版黛玉”的趣聞。鄭振鐸等人引介英國作家勞倫斯的小說《查泰萊夫人的情人》時,用了一個概念:“外國《金瓶梅》”,這個概念對該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概念和“Naiad”一樣,有準確的地方,也有不倫不類的地方,後者更多一些。

在傳播階段,一些概念處理得好,可以讓作品一炮走紅,處理得不好,就會加深人們對該作的偏見,以訛傳訛,這是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障礙,應該本著寬容和諒解的態度,慢慢來,讓時間和善意去消融彼此的偏見和杯葛。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書末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