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3 / 4)

開銑床的車間女團支部書記突然把我叫到一邊,悄悄地說:“小胡,告訴你一個好訊息,馬上就要恢復考試上大學了。你趕快準備準備,能考上大學多好啊!”當時“*”剛剛結束不到一年,很多“*”中的做法均在沿用,“左”的思想偏見仍然當道。所以,我聽了這位年輕團支書的話之後很不以為然:“怎麼可能呢?高考制度已經廢除了,毛主席說過必須從工農兵中選拔大學生呀。”女支書看我不相信有點急了:“今後考試上大學,這是*說的。”聽罷,我雖然沒再說什麼,心裡卻在想:“就是那個在‘*’中兩次被打倒,剛剛復出的*?他說的話算數嗎?”此時,“兩個凡是”仍在盛行,社會上小道訊息甚多。因此,我很快便將這一十分重要的忠告淡忘了,每天依然十分單純地在車間裡埋頭工作。因為“上大學”對我來說似乎僅僅是一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大約半個多月後的10月12日,“1977年恢復全國高考”訊息的正式公佈,驟然打破了我一年來平靜的工廠生活。

四 一波三折的高考經歷

“如果考得好,我也能夠上大學了!”……在無比的興奮之餘,我不得不佩服那位省委幹部子女的團支書訊息靈通。此時,距高考只有短短兩個月時間了,毫無準備且正在上班的我,真後悔自己早先太“自以為是”;沒有早半個月開始高考複習。

報名很快就開始了。報文科,還是報理科?我毅然決定報考理科中的醫學院……以後的事實證明:這一決定險些毀了我的大學夢。我在中學時已初顯文科方面的特長,那麼如何選擇醫學院呢?這當然是“閱歷”使然。在剛剛經歷的十年浩劫中,從軍委總政調任軍區報社社長僅半年的父親,便慘遭*,全家因此被趕到蘇北農村“流放”了近七年;而由部隊轉業後就當醫生、一直受人尊重的母親,恰恰讓我和家人感到了“白衣天使”職業的安全、神聖和高尚。

作為生產一線的工人,參加高考絕非一件容易的事。當年我高考複習的情景和艱難程度,是今天的考生們無法想象的。身為一名工人考生,最傷腦筋的是缺少複習時間、沒有複習資料和指導老師。當時正值“*”剛剛結束,百廢待興。華國鋒為首的黨中央提出了“抓綱治國,大幹快上”的口號(在我們數千平米的車間裡便赫然掛著這幅標語),全廠職工都以“革命加拼命,拼命幹革命”的精神緊張工作著。我跟平師傅一個班,每天8小時,要將每個批次一斤至數十公斤重的零件在操作檯前搬上搬下,工作任務重,勞動紀律嚴,等下班到家時已是筋疲力盡,幾乎沒有什麼精力再看書複習了。我們車間直至12月考試前才給了幾天假,冒著嚴寒匆匆走進考場的我,頗有些茫然和無措。一連數日,政治、語文倒是憑藉平日的積累答出了不少,然而,畢竟我的四年中學都是“*”時在鄉村中學讀的,數理化由於基礎差、底子薄,加上備考倉促,答對的題並不多。當年山東省的考卷究竟考了些什麼內容,已全無印象。至今我只是隱約記得,考卷紙似乎與平時的用紙有些不同。後來才知道,由於中央決定在1977年當年恢復高考較遲,因而考生多、紙張少的矛盾凸現,中央政治局決定動用印刷《毛選》第五卷的專用紙趕印了全部考卷。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9)

記得1977年的山東省高考很奇特:未公佈分數前先填志願。自知高考成績不佳,當時我仍抱了“也許能考上”的僥倖心理,鄭重其事地填上了“山東醫學院”、“青島醫學院”等一連串醫學院。轉眼,在期盼之中日曆已掀到了1978年春節前夕,遲遲沒接到“體檢通知”的我方知自己已名落孫山。這次失利對我的觸動很大,也使我第一次親身感悟到“坎坷”的滋味(當年好像沒有公佈考分,所以至今我都不知道自己在首次高考中究竟考了多少分)。今年為開設《我國高等教育的變遷和當代大學生應有的學風》專題講座,我從《黨的文獻》2007年第4期《*決策恢復高考》中查到:“1977年冬,全國有570萬考生參加高考,錄取新生萬人”,當年的高考錄取率僅為。

1978年的春節在歡慶與沮喪中悄然度過。年後,在少數成為“天之驕子”的幸運兒滿面春風地走進大學校園之際,我暗暗下定決心:重整旗鼓、再接再厲,力爭在1978年成為他們之中的一員。然而,我所面對的現實是十分嚴峻的:與1977年高考截然不同的是,1978年是恢復高考後首次全國統一考試,在考試更加嚴格規範的同時,放寬了考生的年齡限制,除了大量落榜或尚未參加高考的“老三屆”之外,這一年將有大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