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好,一好百好;學習不好,什麼愛好都是不務正業。
巴菲特認為,比爾?蓋茨賣熱狗也會成為世界熱狗大王。真是這樣,特長讓孩子體驗成功、感受自信,最後全方位也會跟著優秀起來。如果不讓這個男孩去發展跳舞特長,他可能一直是個“差生”。家庭劍拔弩張,孩子也找不到感覺。給他自由,讓他跳舞,孩子找回了自信,成績也迅速上來了。
1972年,新加坡旅遊局給總理李光耀的一份報告上說:“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國有長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幾米高的海浪;我們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一點名勝古蹟都沒有。要發展旅遊事業,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光耀批示:“你想讓上帝給我們多少東西?有陽光就夠了!”
後來,新加坡利用燦爛的陽光,種花植草,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花園城市、旅遊勝地。
上天不會給你太多的特長,只要一點點就足夠了:上天給杭州一個西湖,杭州成了人間天堂;給海南一個三亞,海南成了海角勝地;給曲阜一個孔子,曲阜成了聖城;給趙普半部《論語》,趙普治平了天下;給了司馬遷一次磨難,成就了《史記》的史家絕唱;給了李廣一把弓,練就了千古“飛將軍”;把一個蘋果砸到牛頓的頭上,牛頓運動定律橫空出世;給了迪斯尼一隻老鼠,動畫帝國平地而起;給了卡羅琳一個小巫師哈里?波特,卡羅琳的資產就超過了英國女王……
“特長≈最愛”之辯證法(1)
1。喜歡是第一步
上世紀80年代末,我在沂水縣城一中,每個月工資不到一百元,生活清貧。有一年,我們幾個老師合編了一本書,賣得還挺火,一次掙了一萬多。不久,我上濟南開會,第一次看到鋼琴,一彈,“叮叮咚咚”,聲音還挺清脆。當時女兒剛出生,我懷著一種模模糊糊的期望,就交了錢。鋼琴送到家的時候,死沉死沉的,我只好招呼一群老師跟我去抬。
大夥兒都議論紛紛:“啥東西啊,這麼稀罕?”
開啟一看,鋼琴。在那個年代,那個小地方,花一萬塊買那樣一個大傢伙,我可是出盡了風頭!
我當時的願望也很樸實,怎麼也得讓自己的孩子接觸點高檔的東西。實際上,女兒學得很不愉快,成天都要我們逼著她練習。
有時候,她一邊彈就一邊哭,抽抽巴巴地:“這是為什麼?學鋼琴的目的是為了考級,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排名,這到底是為什麼?”那種痛苦的呼喊,我一看,一想:算了,別逼她了,順其自然吧!
鋼琴夢就這樣擱淺了。
孩子上初一以後,我發現她的樂感還行,虛榮心又開始作祟了。咱們當年沒考上名牌大學,我的孩子要再不能上一個名牌大學,那真是遺憾。人們常說,笨鳥有三種飛法。一種是先飛,一種是後飛,還有一種是不飛,然後從容不迫地下個蛋,把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願望,都交付給這個蛋。做父母的就是這種心理,自己完不成的任務,未酬之志,光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實現。
以女兒當時的學習水平,肯定考不上北大,必須另闢蹊徑。於是,我開始為孩子選樂器。為此,我真動了腦子,在清華、北大四處找人諮詢。經過多方考證,幾次修整,最後選中了中阮。樂器選好了,又怕孩子不學。得吸取鋼琴的教訓,萬一孩子犯擰,中阮也不學咋辦?
有一天,吃了晚飯,父女倆出去散步。
我開講了:“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一朵奇葩,那就是民樂。知道麼?”
女兒莫名其妙地點點頭。
我繼續說:“你看你長得漂漂亮亮的,將來穿著一身民族服裝,站在國際舞臺上———一曲民樂蓬勃而出,技驚四座,眼光都朝著你來了。那感覺……真是……哎呀……”
女兒被我描述的美景打動了,興致勃勃地說:“老爸,有意思。要不,您給我選一種樂器?”
我說:“聽說全國學中阮的人很少,那個特好。”
“要不,您給我買把琴,咱練練試試?”
其實我早給買好了。這一回,真沒想到,一個對鋼琴根本不感興趣的孩子,竟然如此鍾愛中阮。我那天描繪的美景,深深地纏繞著女兒。孩子把中阮完全當成一個愛好,而不只是特長,一天不彈都覺得難受。我陪她回老家,她揹著琴;參加夏令營,她也揹著琴。車站機場,人來人往,一眼就能看見她一個小女孩揹著一把大琴,真是一處風景。看女兒那股子執著的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