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的是,從當初樓蘭遺蹟看,這古城消失的非常突然,甚至可以說用狼藉來形容。”
“中國歷史上的高僧法顯西行取經,途經此地,他在《佛國記》中說,此地已是‘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為標識耳’。很顯然,當時的樓蘭已經消亡,從他的記錄裡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突然事件,很多人莫名其妙的就暴斃了。中國人死者為大,如果不是什麼突然的變故,不會讓親人的骸骨暴屍野外。所以說,這很有可能是個集體突發事件。”
“這幾年還有一種說法是,樓蘭的滅亡是因為遭受了史無前例的乾旱造成的。
關於乾旱說最主要的論據就是《水經注》的一段記載。當年樓蘭人在羅布泊邊築造了10多萬平方米的樓蘭古城。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羅布泊湖面萎縮,樓蘭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後來,樓蘭還頒佈了世界上第一部環境保護法典。”
“不過這個說法也有很大缺陷,樓蘭古城就在羅布泊的旁邊,按理說不至於水盡糧絕的地步。畢竟歷史上的羅布泊是我國西北乾旱地區最大的湖泊,湖面面積最高達12000平方公里,即使經過多次的河道改流,湖面萎縮,上個世紀初仍達500平方公里,直到1972年,才最終乾涸。顯然缺水這一說也站不住腳。”
”前面提到的那位‘外國友人’斯文。赫定認為,樓蘭的消失與羅布泊的南北遊移有關。羅布泊南北遊移的週期是1500年左右。3000多年前有一支歐洲人種部落生活在樓蘭地區,1500多年前樓蘭再次進入繁榮時代,這都和羅布泊遊移有直接關係。“
”不過後來有地質學家證明,從羅布泊湖底的地址構造來看。並不存在遊離的現象。“
”關於樓蘭滅亡的說法還有幾種,一是消失於戰爭,公元五世紀後,樓蘭王國開始衰弱,北方強國入侵,樓蘭城破,後被遺棄。
還有一種說法是樓蘭是被瘟疫疾病毀滅。
更離奇的說法是,被生物入侵打敗。
樓蘭文明跟羅布泊文明之間有太多無法解釋的秘密,太陽墓、樓蘭女屍、小河墓地,幾千年間,發生了太多,關於這方面的史記、小說、流言有很多。一百多年來研究的學者也是數不勝數,但是沒人有足夠的證據能揭開這裡面的秘密。“
汽車顛簸前行,梓楊也把樓蘭的各種歷史、傳說、野傳一一講述給眾人聽。
聽梓楊說完,蘇睿讚歎道,“好專業啊,我這個考古系的人都沒你懂得多。”
梓楊表面上謙虛道,“課本上的東西都很嚴謹,所以有時候野史、民間傳說的資料更豐富一些。”心裡卻想,如果不是為了研究十二張紙皮,我才不會花那麼多功夫研究這些。為了你們這次考察,我提前可是做了不少功課,要背這麼多東西我容易麼我!
這時,一直坐在前排的亞歷山大也回頭看了他一眼,表示我很欣賞你的意思貌似剛才一直在傾聽。
梓楊心裡一驚,這老外聽得懂中文?
第五十九章:分道揚鑣
很快眾人到了接近樓蘭的地方,前面出現幾個當地人牽著一批十幾頭駱駝,帶頭的越野車停下,亞歷山大對下車的眾人說,就到這裡了,這後面的路程我們要靠駱駝了。
當下眾人七手八腳的把儀器裝置、帳篷、食品和水等搬下來,換到駱駝身上。留下兩個當地人照看車隊,其他人在蒙古薩滿帖木兒的帶領下,向樓蘭古城開拔。
到得樓蘭遺址的時候,天色已經漸晚了,當下地中海挑了個好地方,自作主張地讓眾人安營紮寨,但是那亞歷山大卻好似沒聽到一樣。兀自端著望遠鏡望個不停。
地中海這才想起,這外國人是聽不懂中文的,連忙下指示,命令翻譯官傳達指令。
蘇睿同學跟亞歷山大傳達了領導的指示,那亞歷山大卻毫不猶豫的搖了搖頭。
地中海雖然英文不是很了得,但是形體語言還是有些造詣的。當下有些惱火地說:“怎麼?難道還要趕路?這外國人懂不懂規矩啊,考古這一行向來講究的是夜不行路,這沙漠裡晚上方位難辨,氣候也是瞬息萬變,而且說不定有什麼流沙、沙暴之類危險潛伏,萬一出了什麼事可怎麼辦?作為隊伍的領導人,我必須為大家的安全負責。”
地中海特地強調了自己的領導人身份,說完這一席義正言辭的話,地中海叉腰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