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要從五個方面來加以探討:
1�妥善處理戰爭與宗教之間的複雜關係。
2�利用下層群眾和上層統治者之間的矛盾,爭取廣大奴隸和平民的支援。
3�整治軍隊、鞏固政權的全民皆兵制度。
4�獎懲結合、賞罰嚴明的軍隊紀律。
5�吸取時代精華,發展戰略戰術。
■宗教是統治與作戰的手段
成吉思汗始終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對宗教一視同仁。他雖是薩滿教徒,但不歧視迫害其他宗教信仰者,不限制其他宗教在其統治區的傳播,同時也告誡部屬對這一項政策嚴加執行。雖然在每次重大軍事行動前後都向天祈禱,但絕不靠“騰格里”(天)的指點用占卜來決定行止,而是在周密調查和冷靜分析敵對雙方的客觀情況後下定決心,指揮作戰。
成吉思汗雖信仰薩滿教,但當薩滿教勢力危及他的統治地位時,卻敢於嚴厲處罰,以維護本身的政治統治。他更能利用敵方的矛盾,宣佈宗教信仰自由,達到征服的目的。根據西遼國內穆斯林與其統治者古出魯克汗之間尖銳對立的情況,派者別統兵兩萬向其進軍,支援穆斯林的鬥爭,從而使回教徒反對古出魯克汗的起義全面爆發,迅速地征服西遼。
■爭取群眾的高明策略
成吉思汗在統一蒙古的戰爭中,用人惟賢不分身份,收羅人才不遺餘力,爭取了廣大奴隸和平民的支援。正是他在青少年時代的逆境遭遇,促使他廣泛地接近和了解群眾。在危難中,奴隸和平民的多次援救、同貴族統治者的矛盾鬥爭,使他懂得了藉助奴隸和平民的力量同敵人鬥爭的必要性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