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1 / 4)

都察院門口車馬盈巷,人群紛集,一時議論沸騰,激起了反對簽約的巨大聲浪。這就是轟動中外的“公車上書事件”。“公車”是封建王朝用公家車馬接送徵舉計程車人,後來人們就用“公車”作為舉人入京應試的代稱。

當時各省舉人都齊集在達智橋的松筠庵開會,這個會址已被保留下來。他們又在5月2日一起去都察院,投呈上皇帝的請願書。都察院推說皇帝已在條約上蓋印,無可挽回。《公車上書》軍機大臣孫毓汶更派出爪牙到各舉人的寓所,叫他們不要損害自己的前途。可是,經此各省舉人的共同行動,一潭死水的清朝政局,也就激起一陣波浪。

這次“公車上書”的領袖人物,就是七年前也上過書、知名度沖天的康有為。

康有為的上皇帝書長達一萬四千多字。書中指出《馬關條約》割地賠款的嚴重後果。還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一、皇帝趕快下詔罪己。二、遷都西安,以利再戰。三、加緊練兵,將賠款轉作軍費。四、發憤變法,公舉有能之士充當“議郎”。以上四項中的第四項,才是康有為認為最根本的強國大計。

康有為接著在6月間又寫了上皇帝書,這是公車上書後的第二封。也就是第四次上書。5月間他中進士,被任為工部主事後,也曾上了一封長達一萬三千字的上皇帝書(奏議)。在第四封書上主張趕快設立議院,認為當前應儘先做好幾件事:一、下詔鼓勵臣民踴躍陳述政見。二、邀請有識之士討論國家大事。三、設立顧問館供皇帝諮詢。四、設立報館互通聲氣。五、設定專門機關吸引賢才到政府任職。這封奏議,都察院不願代轉,推說他是工部主事,照例應由工部代遞。他就去找工部尚書孫家鼐,但侍郎不畫押。再找兵部尚書榮祿,他又是西太后的心腹,更不肯代遞,因此這次上書也就被阻擱下來。

維新運動掌旗手:康有為(3)

在四次上皇帝書中,光緒帝看到的僅有第三封書。也就是這封被阻擱的第四封書的前一封,是公車上書後的第一封。光緒帝對變法要求很重視,曾轉呈西太后備存。可是第四封所提的“設立議院”無法遞呈到皇帝手上。康有為毫不灰心,就再去找光緒帝的老師任戶部尚書的軍機大臣翁同龢。他看到康有為的上書,大為觸動,便降低身份以當朝一品大員,去訪問小小的六品新官。

康有為受寵若驚,馬上回拜他。兩人進行了長時間的談話。翁同龢首肯了康有為的變法主張,還透露給他光緒帝受制於西太后的宮廷內幕。

創辦《萬國公報》、強學會

同年8月,康有為自己湊資在北京創辦一份報紙《萬國公報》,後改名為《中外紀聞》。除轉載清朝政府的奏章和在華外國人報刊上的文章外,另有論說一篇,由梁啟超、麥孟華編寫文稿。每期印一千份,送給北京的官員看,不收報費。隨後又組織“強學會”,由保皇黨人文廷式出面,推陳熾為會長,梁啟超為書記。又設立圖書館,向上海購得譯書九十種,由保皇黨人翁同龢、孫家鼐出面支援,大官僚張之洞、劉坤一也捐了款,只有李鴻章申請加入被拒。

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提出《新政策》的長篇意見書,美國傳教士李佳白也提出《新命論》的文章;此外,由於英美多人的加入,強學會在北京的活動,影響一天比一天擴大,頑固守舊派不能容忍,到處散佈不利於強學會的流言蜚語。他們聲稱要奏請西太后嚴懲康有為,康有為待不下去了,只好離京暫避,叫梁啟超負責北京的工作。

11月,康有為南下到上海,得到張之洞的支援,在上海設立“強學會”。南方名士黃遵憲、張謇也都入了會。學會會員共有50人左右,聲勢越來越大,在上海同樣也發行了《中外紀聞》,後被查禁,連強學會也被禁止活動。汪康年就以強學會餘款創辦《時務報》,函請梁啟超來上海任總編輯。梁啟超的《變法通議》便是發表在這張旬刊上。強學會被迫解散時,康有為回到廣州,仍在萬木學堂講學。

光緒二十三年(1897)2月,康有為與一個僑商創辦《知新報》,由徐勤任主編,成為中國南部宣傳維新變法的重要報刊。又到桂林組織“聖學會”。這時湖南也開始動起來,由譚嗣同、唐才常成立了“南學會”,發行《湘學報》和《湘報》,主張“君民共主”的立憲政治。天津方面則有嚴復、夏曾佑等人創辦了《國聞報》。

組織學會和創辦報刊,是維新變法運動中的重要步驟,起了組職力量和製造輿論的作用。三年內,全國設立學會、學堂、報館等51所,主要分佈於江蘇、湖南、直隸、廣東等省。

同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