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2…83賽季險些降級,僅以1分的優勢保級後,次年董事會“突發少年狂”,讓馬拉多納的轉會變成了現實,結果球王的到來改變了一切。
1984年的夏天,那不勒斯以創當時世界轉會費紀錄的400萬美元引進馬拉多納,那不勒斯的球迷驚呆了,他們印象中的阿根廷人還在與傷痛做鬥爭(1983年9月份被畢爾巴鄂競技後衛戈耶戈切亞剷斷小腿)。
1984年到1997年這7個賽季,是那不勒斯也有馬拉多納的黃金7年,他們一躍成為令義大利矚目的力量,從默默無聞到能和北方豪強分庭抗禮。
1986年意甲第三,1987年聯賽奪冠,1988年和ac米蘭爭的你死我活,最後位列聯賽亞軍。
1989年歐洲聯盟杯冠軍、聯賽亞軍,1990年氣走ac米蘭,獲得聯賽冠軍……
這一切,顯然是馬拉多納給予那不勒斯人最大的禮物,最重要的是,那不勒斯不是富裕的城市,購買馬拉多納堪稱瘋狂舉動,球隊無力再去建立真正的豪門軍團,在球隊整體水準相對北方豪門佔據弱勢的前提下,還能獲得兩次意甲冠軍,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馬拉多納這個超強的個體。
七年時間,馬拉多納給那不勒斯帶來了兩個意甲冠軍、一次義大利杯冠軍、一次義大利超級盃冠軍和一次歐洲聯盟杯冠軍,是義大利其他南方球隊歷史上的榮譽之和都無法匹敵的。
在失去馬拉多納之後,那不勒斯先後湧現過吉安弗朗哥佐拉、法比奧卡納瓦羅、達尼爾豐塞卡、保羅迪卡尼奧等球星,但他們只能經營處自己的小天地,只是把那不勒斯當做通往豪門的跳板,像馬拉多納那樣帶領那不勒斯與豪門正面對抗,再也無人能夠做到。
1987年的首個冠軍,馬拉多納幾乎靠一人之力獲得,1990年的第二個冠軍,時值意甲已成“小世界盃”規模,而那不勒斯能拿出手的球星相對寥寥,奪冠難度反而更高。
在馬拉多納之後,南方球隊若還想登上聯賽冠軍寶座,在現實條件下,可以說是無法想象。
有意思的是,馬拉多納效力那不勒斯的時候,和萊比錫有過一次邂逅,在1988…89賽季,那不勒斯國內賽場輸給引進兩個德國國腳的國際米蘭,屈居亞軍,但在歐洲賽場卻獲得了隊史第一座歐洲冠軍歐洲聯盟杯。
在那個年代,聯盟杯不像今天這樣“雞肋”,那不勒斯擊敗的球隊中,有萊比錫紅牛的前身前民主德國的萊比錫火車頭隊。
回顧馬拉多納在那不勒斯的七個賽季,可以確認一點,把沒有馬拉多納的那不勒斯陣容,拿出來和北方几大豪門做比較,三條線都不值得推敲,但只要馬拉多納介入,多了他這一個點,那不勒斯這個平庸的陣容才能昇華到另一種高度,既有高的驚人的比分出現,又可以在積分榜上領跑。
甚至可以這麼說,其他隊員可以繼續平庸,只要馬拉多納在閃光,那不勒斯的前景就一片光明。
他的離開,將那不勒斯的隊魂也隨身帶走,此後的降級命運,也是在劫難逃。
馬拉多納是一個時代的特殊符號,就像他一生中說信奉的一樣,挑戰強勢是他的信條。
北方的大俱樂部統治意甲已經太久了,人們需要一點新鮮的東西,在那不勒斯,馬拉多納不僅僅是一名球員,他身上甚至還附帶了某種政治色彩,成為了那些被歧視和被壓制的弱勢群體的代言人。
在這個時期內,馬拉多納成為了意甲最令人矚目的人,就像當時一名那不勒斯的史學家所說:“當馬拉多納開口說話時,不需要太大聲,但整個義大利都會洗耳恭聽。”
而且,那七年,馬拉多納的球隊獨佔兩個賽季的冠軍,這在競爭激烈,北方豪門壟斷的義大利,是不可思議的。
一個人把整支球隊抗到肩上,一人之力打破北方豪門的壟斷,只有馬拉多納能做到。
現在,一個19歲的中國少年,他告訴視馬拉多納為偶像的馬特希茨,他能做到,甚至還要超過馬拉多納,這怎不令奧地利首富懵在當場。
回過神來的馬特希茨笑了,他知道自己這次上門沒有白來。
“謝謝你願意和我們一起冒險,創造一個奇蹟。”馬特希茨握著掌天巨大的手掌,心中暗驚的同時,笑著對掌天道。
“這不是冒險,”掌天糾正馬特希茨的話:“只要有決心,就會有奇蹟。”
馬特希茨走後,馬克維茨說道:“老闆,您真的要去萊比錫?”
“老馬在薪水上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