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崇禎皇帝心中反反覆覆唸叨著一句話:“列祖列宗不再保佑朕了列祖列宗不再保佑朕了看吧,大明邊軍最精銳的十數萬薊遼軍盡數被圍在順義,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朝臣們一個個都三緘其口,都說些沒營養的話兒,等著散朝的鐘聲到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長出了一口氣。
大臣們有門路的自然是門子、小廝、門客、幕僚各種派往昌平的韃子大營暗中勾連,沒有門路的也收拾金銀細軟,準備往南京閃人。
看著如退潮之水散去的一眾文臣武將,崇禎皇帝目光呆滯,他早就沒有了激情,心中只剩下了冷漠。
“哼哼,也不知這裡面有多少人暗通建奴,等著迎接新主子”崇禎恨恨地低聲罵了一句:“真是該死通通都該死”
眾臣子都散朝而去了,不過首輔溫體仁和次輔周延儒卻留了下來。
這段時間溫體仁和周延儒明面上一團和氣,一副同心戮力共度難關的表象,讓不少人嘖嘖稱奇。按說東林黨魁周延儒那自然是與“奸賊”溫體仁勢不兩立的,怎麼周大人竟然改了性子
周延儒自然是對外宣稱現在是非常時期,需要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即使是溫體仁。也不宜消耗太多功夫在內鬥之中
對此,溫體仁自然是心頭敞亮。周延儒現在如此這般行事,實在也是領悟到了縱橫官場的不二法門。眼下形勢危如累卵,皇上自然是“無比聖明”的。那麼就一定是有大臣不盡心辦事,導致國事糜爛至此。說白了,滿朝上下都在找替罪羊而且,這個替罪羊身份不能太低。
本來盧象升將先前京西大潰敗的黑鍋已經背了,朝廷袞袞諸公們都皆大歡喜。然則。現在薊遼軍在順義被圍,這個鍋,又能甩給誰
目前朝中形勢可謂一觸即發,只要稍稍走錯一步棋,便會被對手抓住破綻,導致滿盤皆輸。
所以,溫體仁和周延儒明面上都不敢輕舉妄動,背地裡都虎視眈眈地盯著對方,等著對方犯錯。
這些內情自然是小臣們看不清楚的,可首輔和次輔大人卻非常明白其中。
崇禎皇帝眼瞅著御座之下的溫體仁和周延儒像兩尊菩薩一樣。一言不發,心頭不禁無名火嗖嗖地往上竄。
也只短短一瞬間,崇禎終究還是按捺住滿腔的怒火,冷冷地對溫體仁和周延儒道:“兩位愛卿乃是國之重臣,如今洪承疇十餘萬人馬被困在順義,愛卿們有何良策”
溫體仁躬身而立,用眼角的餘光瞥了一眼周延儒,卻發現周延儒也在看他,心知自己是首輔,終究還是躲不過去。必須拿出主張來。
不過溫體仁先前已經有了預案,此刻倒也不慌不忙。他上前兩步,對著崇禎皇帝行了一禮,朗聲道:“啟稟陛下。洪承疇此番兵發昌平,乃是心憂神宗皇帝陵寢,故而不顧一切地加快行軍雖說洪承疇被建奴所圍,但這也恰恰說明了洪承疇不顧個人安危,一門心思只知道報效國家,報效陛下呀”
溫體仁這話一落地。崇禎皇帝頓時臉色緩和了下來。原本崇禎還想著治洪承疇的罪,不過溫愛卿這麼一說,可不正是嗎洪承疇是本朝最“傑出”的知兵之臣,他輕易又豈會著了建奴的道道看來果如溫愛卿所言,洪承疇為了救定陵,也算是豁出去了
好一個大大的忠臣良將呀為了幫朕排憂解難,不惜以身犯險
一想到此,崇禎皇帝的眼中竟然擠出了幾滴淚水,泣聲道:“都是朕連累洪愛卿了”
溫體仁見自己這番說辭成功地幫洪承疇把黑鍋甩掉,頓時心中一陣巨爽,不由得也是擺出了一副愁容,似乎也在為忠心為國的洪承疇擔憂一般
在一旁冷眼旁觀的周延儒心頭連連冷笑,溫體仁這老賊好一張伶牙利嘴,生生地將洪承疇的罪責甩得一乾二淨
不過,薊遼軍被圍,覆滅只在旦夕,我倒要看看,你有什麼主意
周延儒抱定了心思,自己就裝聾作啞,看那溫體仁如何應對,畢竟首輔是他,不是自己。
果不其然,崇禎皇帝最近對溫體仁那是言聽計從,似乎認定了大明朝中興之臣非溫愛卿莫屬,故而開口問他道:“溫愛卿,眼下又該如何給洪愛卿解圍”
溫體仁淡然一笑,胸有成竹地道:“啟稟陛下,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建奴也不可能無故撤圍,還需要調兵前去為薊遼軍解圍呀”
崇禎嘆了口氣,搖頭道:“朕已經連下數道聖旨,要宣大軍監軍高起潛救援洪承疇。可是高起潛被建奴鑲白旗的一萬騎兵打敗,連折了數陣,眼下也是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頓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