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知道越好,要朝魯等人管好嘴巴。
朝魯連忙岔開了張大人丟官的事兒,接著道:“剛才我是胡說八道的,張大人因為對我們蒙古人好,所以受了一些惡人的汙衊。百靈,你說說看,張大人為什麼這麼做呢?”
百靈見朝魯果然是在想張大人的事,而不是想自己虛構出來的那“京師中的小娘子”,立刻轉憂為喜。
百靈思忖片刻,看了四周一眼,確定沒人之後,才小聲地道:“這事兒團山堡中的漢人們也有議論,大夥兒在私下裡都說,恐怕張大人是看重你們蒙古人的騎術,想效仿那個姓袁的什麼官兒來著……”
朝魯在草原長大,一直都生活在最底層,又怎麼可能知道袁崇煥?
“姓袁的?”朝魯皺起了眉頭,似乎在腦子裡努力檢索著這到底是何方神聖?
百靈點點頭,又將聲音壓低了幾分:“聽說那個姓袁的官兒手下,有個叫滿桂的大將,後來還做到總兵官了呢!那滿桂便是你們蒙古人,麾下有五千鐵騎……”
朝魯人比較直,卻也不傻,很快反應了過來:“百靈,你是說張大人有意借重我們蒙古人,組建一支騎兵隊伍?”
百靈微微一笑,糾正道:“不是我說的,我一個小娘子心裡哪有這般見識?都是堡民們私下議論,我聽來的。”
張力先前因為攤子太小,區區一個團山堡而已,也就是個小軍屯,也不可能大講特講什麼“民族政策”。
他對漢人蒙古人一視同仁的態度,讓堡民們起了各種各樣的猜測。
畢竟古代很講究一個“華夷之辨”,什麼“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類的,張大人如此行事,自然是有某些原因。
而袁崇煥手下大將滿桂正是蒙古人,而且官位很高,領著一支戰力強悍的騎兵隊伍。所以堡民們經過各種猜測,最後一致認定,張大人這是在“拉攏”蒙古人,是要效仿袁崇煥建立蒙古騎兵隊。
朝魯此刻聽百靈這麼一解釋,頓時覺得豁然開朗!
正所謂士為知己者死!
這話朝魯雖然說不出來,但是道理他懂。
朝魯臉色有些潮紅,呼吸也急促了起來。
反正以前自己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在張大人治下的團山堡活得有尊嚴,那便為張大人效死!
朝魯嗖地一聲站起來,從大石頭上跳了下來,面向西北跪下,朗聲道:
“長生天在上,我朝魯今日發誓甘願為張大人效死!以後如有貳心,必定天打五雷轟,不得好死!”
百靈被朝魯的舉動驚呆了,不可思議地看著他,嘴巴張得老大,好半天都沒有合上……(未完待續。)
第305章 “皇太極”
瀋陽城猶如一個大大的“回”字,分為內城和外城。【全文字閱讀】
內城大家都懂的,自然是八旗大老爺們住的地方,自然宮殿也是修建於此。
瀋陽被稱作盛京,那是金國天聰八年,也就是崇禎七年的事兒,離現在還有一年。
內城皇宮中的崇政殿是後金大汗處理政務的地方,它修在一丈多高的高臺之上,是五間硬山前後廊式建築,在東次間開門,寢宮和宗教祭祀連在一起。
崇政殿西屋內三面火炕和火地,窗從外關,煙筒設在後面,這是女真建築的特點。
西屋內靠北的火炕之上,坐著一名四十歲左右,身穿明黃色五爪團龍袍的中年人。
此刻他正微眯著雙眼,似乎在想著什麼要緊的事情。
他,就是金國大汗,黃臺吉。
他孫子的孫子乾隆皇帝跪舔“英明神武”的祖宗時,將他的名字改為“皇太極”。
不過他現在既不是皇帝,也不會打太極,只是金國大汗而已。
說起他的名字也是相當悲催……明代時,蒙古人將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成員稱為臺吉,極有可能是漢語“太子”的音譯,其中地位較高的稱為“琿臺吉”或“黃臺吉”,大概是漢語“皇太子”的音譯。
也就是說,這位大金國的大汗……至少文獻上沒發現本名是什麼。
他的名字在明代也有翻譯成“洪太主”、“紅歹是”之類的,實在不怎麼文雅,還是稱為黃臺吉好一些。
否則一不小心念成“洪教主”,豈不是與金大俠小說《鹿鼎記》裡的神龍教主洪安通混為一談了?
至於“紅歹是”……賣糕的,這尼瑪是名字?
怪不得崇禎朝大明稱呼這位韃子酋長為“奴酋洪太”,這也是有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