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353章 人才
明末的流賊分好幾股,闖王眼下是高迎祥,李自成只是“闖將”,勢力還遠不如高迎祥死後那麼膨脹。目前流賊中第二號實力派,便是“八大王”張獻忠了。
高迎祥死得早,不予評價,李自成作為農民起義軍肯定也是不及格的一百分滿分的話,給個二三十分吧不過“八大王”張獻忠麼,評分那基本是負一百分。
這位“八大王”堪比“活閻王”,相當嗜殺。他後來曾經將四川屠戮一空,導致了後世的“湖廣填四川”,人口大遷徙
屠城之人古已有之,屠省之人張獻忠卻真真是“敢為天下先”,殺平民百姓殺到一個省十室九空,也算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這支八大王的謁見建奴黃臺吉的隊伍,乃是從宣府秘密出發的。張獻忠在宣府被盧象升打得大敗,眼瞅著就要“散夥”了。
原本一般的流賊頭子作亂,劫掠到財貨之後,便據為己有可八大王張獻忠卻不一樣,這位有志於天下,想當劉邦、朱元璋
故而在最艱難的時刻,張獻忠準備了大量的金銀財寶,跑去瀋陽重重地賄賂“二韃子謀士”,啊,不,“女真諸葛亮”范文程,要范文程說動金國大汗出兵伐明,以解脫自己的困境。
牽線搭橋之人麼,自然是“可愛”的晉商範永鬥了,這裡面水太深
李定國和康興安這隊人馬,現在已經順利完成了任務,正在從瀋陽返回宣府的路上。由於朵顏衛現在隱隱已經是團山軍的勢力範圍,大量的哨探遍佈期間,李定國他們這支隊伍就只能走些“窮山惡水”了。
李定國重重地嘆了口氣,看了四周一眼,確定除了安子再沒有別人之後,這才小聲地問道:“安子,你說義父找韃子施援手以相救,到底是對是錯”
康興安微微搖頭。一臉凝重之色:“四年前韃子入關劫掠,死了多少人那時候咱們雖然還小,可後來也聽人說起過,韃子屠滅了好多城池。將漢人盡數擄走,弄到瀋陽去做奴隸”
頓了一頓,康興安又道:“在瀋陽咱們也不是沒見過,那些漢人奴隸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呢”
李定國點了點頭,道:“雖說敵人的敵人便是朋友。可是跟韃子勾連,豈不是與虎謀皮,引狼入室呀”
康興安微微頷首,他知道李定國年紀不大,卻好讀書,言行舉止透露出一股子與年齡不相符合的成熟穩重感。
安子暗自琢磨起來,當初少爺張力對於拉攏李定國給了三個方案。
其一是張獻忠殘暴、嗜殺,在他屠殺百姓的時候,爭取能夠逐步拉攏對張獻忠失望的李定國。不過眼下張獻忠被盧象升打得四處逃竄,倒也沒有什麼閒功夫攻城略地;
其二是少爺說過。每每流賊勢窮之際,韃子便從北邊入寇,似乎是說好的一般。一次兩次可以用巧合來搪塞,可三次四次那就不得不讓人懷疑了
自己也不清楚流賊到底有幾次被打得滿地找牙而後韃子入寇,原本還將信將疑,可眼下的情況卻再一次印證了少爺的猜測流賊果然與建奴有勾結
張獻忠與建奴勾結之時,便是最好的拉攏時機,畢竟李定國此人年紀不大,卻有很強的民族氣節當然,他眼下對大明朝失望透頂。但並不意味著他願意看見大明百姓被韃子蹂躪
若是前兩個法子都行不通,那麼就只有霸王硬上弓,生生地將李定國帶回團山堡這一點也有了預案,跟隨安子一起“投賊”的。正有兩名團山堡情報部的武功高手,制服李定國那是手到擒來之事。
不過不到萬不得已,還是讓他心甘情願地投奔少爺才是啊
安子看了李定國一眼,淡淡地道:“大道理俺安子也不懂,反正我家少爺說過,建奴燒殺搶掠。不是什麼好東西”
“你家少爺”李定國第一次聽安子說什麼“少爺”,不由得有些錯愕。
安子早就想好了說辭,這會兒連連點頭道:“我家少爺乃是遼南金州衛人,平生最恨的就是韃子。後來少爺中了舉人,赴京趕考的途中我倆被一夥山大王搶劫,從此我便與少爺失散了”
這個故事安子早就想好了,因為可以有很多種後續的結局。眼下直接說少爺乃是遼東官員,恐怕自己要被李定國一刀給咔擦了,畢竟農民軍與官軍那是不死不休的局面。現在需要做的,是慢慢地潛移默化,讓李定國自己改變心路歷程。
歷史上李定國在張獻忠死後,歸順了南明王朝,幾乎獨自撐起了南明的一片天最後要不是永曆皇帝在緬甸被吳三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