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的補給打敗卡達艦隊的話,他們可以安心排除新地球防禦衛星系統,那時宇宙戰艦臨頭,再強的地表部隊也不堪一擊。
所以必須乘著此時攻陷那些國家的本土,那時萊茲就將再也沒有扳回的餘地。
陳曉情與華家、張家、支家的代表在一片廢墟的中都城開了一個簡短的會議,討論一下形勢後,準備攻擊日月洲。因為趙曜陽的大部隊撤往新美洲,那裡肯定是聯軍軍事實力最強的地方,沒必要先去啃硬骨頭。日月洲的部隊就非常少,絕大多數已經加入聯軍,只有為數不多的預備隊,攻打那裡應該不費什麼力氣,而且那些國家加入聯軍的部隊或許會不顧命令回防,那樣就等於間接分化了聯軍。
陳曉情讓張家的部隊與中央軍預備隊一起防守本土,並在重要地點修建了地面要塞,鞏固防禦力量。而支家的僱傭兵則被她差遣向新美洲,執行騷擾任務,爭取拖住趙曜陽的大部隊。
她自己則繼續聯合華家軍,從潮汐城出發,越過西華洋,向阿拉伯帝國挺進。
阿拉伯帝國聞得這個訊息後,舉國震驚。他們的部隊大多加入了聯軍,直到現在還在趙曜陽指揮下。國家財政面臨破產,為了向遠風共和國購買戰艦,他們為聯軍提供了大筆預算,誰知前段時間萊茲又說要去萬國星域組建合資公司,利用技術互補性生產新式戰艦,他們當然又得被迫出錢,因此國家已經窮困潦倒,再也拿不出什麼錢組建守衛部隊。
阿拉伯帝國皇帝一邊向萊茲求救,一邊發動國內饑民組成義勇隊,使用最廉價的冷兵器,意圖阻擋一時。
萊茲聞訊後也毫無辦法,他不是不想救阿拉伯帝國,只是新美洲國內壓力太大,民眾認為趙曜陽的部隊必須留在新美洲保護他們的安全,因為紫陽帝國支家的僱傭兵經常來騷擾海岸,進攻沿海城市。
為了迫使聯軍地表部隊留在新美洲大陸,民眾甚至組織了大規模yx示威,在總統府前靜坐,在民眾的巨大壓力下,萊茲無法讓趙曜陽去支援阿拉伯帝國。
就這樣,幾百萬手持劣質冷兵器的饑民義勇隊,開始在阿拉伯帝國的領土上抵禦來犯的紫陽帝國裝甲部隊。
可是在現在這個語言文化已經極端相似的世界上,阿拉伯帝國的皇帝鼓動不起民族主義,阿拉伯帝國的民眾中也有大量的東方人種,而那些饑民只是因為國家提供了食物才拿起武器上戰場的,這樣一群人又如何有凝聚力呢?
何況阿拉伯帝國其實是個邦聯,有許許多多的部落群體構成,各部落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無視帝國,許多部落因為陳曉情答應他們的利益而轉向支援紫陽帝國,號召自己族群中的人放棄抵抗,或者乾脆加入紫陽帝國軍。
這樣一來饑民義勇軍更加提不起興趣,幾乎碰到紫陽帝國裝甲部隊就溜,到後來更是望風而遁,要麼集體投降。投降的義勇軍馬上加入了紫陽帝國軍的行列,別看他們一見紫陽帝國軍就降,可是加入紫陽帝國軍後卻一個個作戰英勇,身先士卒,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讓那些裝甲部隊士兵自嘆弗如。
沒過多久阿拉伯帝國的國土就被佔領了七七八八,許多偏遠部落甚至主動派人前來商談,要求立即加入紫陽帝國軍,阿拉伯帝國的皇帝見勢不妙,逃離了首都,乘坐飛船溜向九天旋臂。
這樣,最早由古地球上阿拉伯帝國的後裔創立的一個帝國,在統治了一千多年後終於煙消雲散。許多阿拉伯帝國的學者加入了紫陽帝國,為因貴族階層滅亡而缺乏官吏的紫陽帝國注入了新血。
接著,壯大起來的紫陽帝國軍並沒停止腳步,而是直撲西面的日耳曼帝國。日耳曼帝國倒是有不少駐軍,雙方在交界處進行了一場生死大戰,這一仗打得驚天動地,可是日耳曼帝國駐軍畢竟不敵壯大起來的紫陽帝國軍,急忙召回自己在新美洲的部隊。
由此,日耳曼帝國皇帝與萊茲產生了口角,萊茲的意思是讓日耳曼帝國皇帝暫時去新美洲避難,可日耳曼帝國皇帝卻不同意,最後萊茲只得答應他的要求。這時,萊茲已經感到不對了,這樣下去遲早會被紫陽帝國各個擊破,如果聯軍各國不能融合成一個國家,統一意見,那麼後面的形勢將極其被動。
而日耳曼帝國皇帝召回自己的嫡系地表部隊後,立即把他們投入戰場,這時阿非利加的防禦部隊也來幫忙,這場戰役由此進入僵持階段。
按捺不住的陳曉情馬上發威,孤身進入日耳曼帝國,直撲日耳曼皇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撲殺了那位皇帝。一擊得手後,陳曉情還沒過癮,她又以風雷之勢,瞬移去阿非利加帝國的皇宮,阿非利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