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在週四和週五兩天聯動了家電板塊,讓長紅電子的股價也在那兩天累計上漲了8個多點,雖然離上榜還非常遙遠,但是已經顯示出板塊行情的特徵,市場熱點也呼之欲出。
其實對於股票市場來說,單隻個股單打獨鬥雖然能吸引不少市場關注的目光,但是對於吸引資金參與其中確實非常不利的。
上市公司的股票別看很多顯示的總市值百億,千億,但實際上,進入到市場流通層面的一般只佔總股本的一小部分,大多數都是被集團公司以母公司持股方式佔有,這些股份輕易是不會出售的,因為出售這些股份可能會影響到母公司對上市公司的掌控力。
除此以外,很多上市公司還有一些財務投資和業務聯絡而持有公司股份的法人持股,這部分有的是為了分散投資,也就是長線投資,因為看好公司而長期持有股份,坐等分紅和公司發展紅利。
有的是因為和上市公司有密切的業務往來,而需要持有一定股份,以達到對上市公司施加影響的目的。
當然也有一些純粹就是為了獲得價差而進入的機構,機緣巧合之下,成了股東。
當然這樣的股東往往是比較悲劇的,畢竟股市上說的炒股炒成股東並不是什麼好話。
而因為上市公司股票在交易所流程數量是相對較少的,所以大量資金根本沒法參與到某一隻股票裡,實在是盤子就那麼大,別人既然要拉抬,手裡必然已經持有了大量二級市場流通股票,新資金也不會傻傻的為了剩餘股票拼命拉高股價,那是得不償失的。
單獨的牛股只能吸引市場的關注,卻吸引不了市場資金參與,但是當發展成為板塊聯動的時候就不一樣了。
大量市場資金在領頭羊瘋漲的時候,受流通股限制沒法進場,沒關係,還可以對其他相同行業或者相似概念的股票下手。
畢竟市場就在那裡,既然你的公司可以在市場上賺到錢,其他有內似業務的公司也可以從中分一杯羹,這也就是板塊聯動的理論基礎。
一般除了極個別的炒作題材,大多數領漲股啟動後,都會有大量的莊家透過分析自己控盤股票的情況,找出這樣那樣的理由,和領漲股碰瓷,製造出所謂的某某板塊,某某題材,達到跟風拉昇手裡面股票的目的。
而現在春天空調則憑藉良好的市場預期,大有與家電板塊股票聯動的架勢,作為市場裡影響力比較大的行業,又是股民平時能接觸到的產品供應商,業績的真實性和群眾基礎都是具備的,只要能夠吸引到市場資金參與,陳凡已經可以想象,這次業績浪中最風光的板塊,非家電板塊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