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部分(3 / 4)

小說:漢末衛公子 作者:保時捷

上,也便是關乎到未來走勢的大戰爭。無論是誰,在這一線路上的潰敗,都將失去未來的主導。

河東固然佔據上了地理的優勢,即便這一線上潰敗,也還有箕關天險可以鎮守,但沒有人認為他能輸得起。這便是人心上的爭鬥,衛寧能夠在袁紹的強大壓力下還能後方勉強穩固,畢竟就是戰局的不明朗以及強大的軍事實力壓制憂患,但假若,朝歌,牧野一戰失敗,勢必便會如同折斷的棟樑一樣,轟然倒塌。而袁紹雖然可以容許一兩場失敗,但若被河東奪回鄴城,將他逐走北方,冀州,幽州一馬平川,將無險可守。

所以,朝歌,牧野一戰,無論是對於誰來說,都不容許失敗。

袁紹聽從逢紀獻策,以顏良和呂布圍困朝歌,而虛實之間,用顏良領兵一萬悄然南下,伏兵大道,圍點打援,解決衛寧派遣北上的援軍。若能在短時間剪除掉衛寧的增援力量,朝歌圍困下,必然不戰自亂……

而同時,袁紹又以淳于瓊領兵三萬,順漳河南下,繞過朝歌戰場的侷限性,而佔據黎陽,隔河向西牽制牧野。

朝歌和牧野在徐晃佈防下,便如同兩個尖刺,銳利,但卻又緊密相連。但畢竟倉促起兵固守,兵力上的不佔優勢。只能以固守來拖住敵兵的腳步。以鄴城在北面,加上黎陽的包圍,面對牧野,朝歌的掎角之勢,卻彷彿一條皮帶將兩根犄角分別糾纏住。卻是不能在關鍵的時候上,互相支援。

所以。無論是對於誰來說,衛寧的援軍是兩軍第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交鋒。

在聞得衛寧已經親自到得河內,袁紹也卻如同衛寧所言一般,做耐不住。

無論衛寧北上的援軍是否被殲滅,袁紹勢必不可能將所有希望全部寄託在顏良身上。加上冀州源源不斷填補而來地兵馬,鄴城在分兵顏良和淳于瓊之後,很快又屯兵到了十三萬之數目。

袁紹以沮授坐鎮鄴城。當即親自又提中軍八萬。文丑。許攸。沮授等文武親自南下。增援朝歌一線而來。

朝歌與牧野。北面藉助太行山地險峻地形。南面又依靠漳河。橫開形成一條尖銳而寬小地戰線。袁紹若要西進。必然需要跨過這條最重要地障礙。即便有鄴城和黎陽雙雙牽制。但也只能做到牽制。卻是不可能起到決定性地作用。

南面還沒有傳來捷報。袁紹大軍壓境地訊息。便已經傳遍了敵我兩方。

衛寧不可能學曹操官渡之戰。用白馬。黎陽。延津來換取戰略縱深。雖然曹操也是出於無奈。但衛寧卻是萬萬敗不得。萬萬不能讓出寸土地。

既然袁紹已經出動。作為和他等量級地人物。衛寧卻也不能在作勢下去。

尤其。在淳于瓊領兵三萬駐紮在黎陽地情況下。即便如今大軍地力量還未完全集結。衛寧也不可能在等待下去了。

與朝歌的地位不同,牧野的附屬自然是起了牽制的作用,分擔了朝歌方面很大的壓力。袁紹圍困朝歌,自然是需要部分兵馬防守牧野可能從側面的出擊。

但在這個時候,顯然,有了黎陽地牽著,那些防範牧野兵馬的敵軍,自然便可以悠然抽調,投入攻打朝歌的行列。

在南面援軍可能被顏良阻攔。而不知道典韋和太史慈需要花費多長地時間才能擊潰他。這段時間裡。朝歌壓力自然便會陡然增大,尤其。在袁紹親提八萬大軍南下朝歌的時候,若衛寧再沒有半點反應,那朝歌的失守根本就沒有任何懸念。而分兵典韋,太史慈領兵三萬北上的時候,駐守在河內的兵馬也只留有區區四萬人而已。好在這個時候,來自司隸的援兵,從虎牢關渡河直接北上的趙雲也終於到達了河內。

兩萬兵馬的增援,足夠給衛寧帶來了更大的籌碼,藉以讓他地手上,有多了幾分可以運用的籌碼。

手中六萬兵馬,衛寧當即使黃忠分兵一萬,輕裝而行,星夜不停,直入牧野以西三十里處屯紮於淇縣,藉助漳河天然防禦,來解除掉黎陽對牧野的威脅。

與此同時,牧野作為偕同朝歌作戰的優勢,在黃忠截斷黎陽帶來的威脅後,自然便要將其發揮出來本該具有的作用。

衛寧當即便又以馬超為主將,龐德為副將,分兵一萬,再向牧野增援,隨時做好從側翼攻打袁紹大軍的主意。

於是,大戰略上的佈局已經漸漸成型,衛寧親自提兵四萬,隨行劉曄,司馬朗,趙雲,張繡等文武,一併開拔起程,直北上,向朝歌之南百泉而去。

顯然,不管如何,在輝縣附近的一場伏擊和反伏擊之戰地戰局,註定將會是以最短的時間結束。顏良一萬兵馬的作用,已經將初戰第一場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