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上去的這顆衛星,只有百丈方圓,光禿禿的,連顆散碎的石頭都沒有,因為所有不牢固的東西都在長達數萬年中被甩的乾乾淨淨。
其他八人中,有兩個小團體;一個是兩名真君帶著兩名元嬰,另一夥則是師徒兩人,剩下的三人都是單身客,包括婁小乙在內。
百丈方圓,對修士來說很小,小到都很難有各自的隱私,大家各居一處,開始享受摩天輪的上上下下。
……懷瑾眼觀鼻,鼻觀心,努力的擯除雜念,以保持最佳的修行狀態。在她身旁,師兄言立和她一樣,也在盡力的收束自己,對周圍的人和事不敢有太多的好奇。
沒辦法,他們兩個都是元嬰修為,在這顆衛星上是唯一的兩個弱者,對真君來說不太算回事的特殊環境對他們兩個就很算回事。行星自轉時快時慢,看起來毫無規律,快時就像個瘋狂轉動的陀螺,慢時又彷彿靜止一般,其中規律就算是本方宇宙的土著,樂谷修士也無從把握,數萬年來也沒研究透徹它的規律。
這樣的變速自轉,造成的最大結果就是,在行星吸引力拉拽下的十九顆衛星也同樣的時快時慢,如果再加上相隔數千裡的彼此間距,沒有固定的擺臂連線,只靠物體之間的相互吸引排斥達成的紐帶,衛星之間彼此的影響,等等原因加起來,結果就只有一個:
驟快驟慢比行星自轉速度還要劇烈十倍!速度次元空間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偶然產生,但如果作為摩天輪的乘客來說,真的很難說這是一次多麼舒適的體驗!
這樣的變速在衛星上就很尋常,時刻都在發生著,但卻只有在變加速度達到一定程度,符合某種奇妙的規律時,才能產生速度次元空間,這裡面有巧合,也有必然;對無法在數學方面做到極致的修行人來說,這就只能是偶然,但如果對某個把人類腦力開發到很高程度的凡人世界來說,解決這樣的方程式好像也不是個太困難的問題,這是世界本質的問題。
道家,其實也包括這個修真世界,習慣於用少許,些微,適量,幾成來做度量單位的世界,你讓他們去解決這樣的難題就有點強人所難,大家都更喜歡實而化虛,虛而化無,無中生有,拿神秘來說事,也就逐漸失去了嚴謹的科學精神。
懷瑾當然不知道任何變化其實都是有規律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建立這樣一個全面而複雜的數學模型,既然數萬年下來無數前輩們做不到,那就一定是沒規律的,他們能做的,就只有被動的承受,適應,習慣……
對修士來說,在這樣的變加速度運動中,是真的有可能瞬間被甩出去,或者被緊緊壓在衛星上,就彷彿身體扛著一座山!
也就是修行人的身體變態強悍,換普通凡人經歷這樣的速度變化,一個來回身體五臟六腑就會被撕的稀爛,用婁小乙前世的概念來說,就是能承受的過載有限,超過七,八個g就要完蛋!
境界高的修士自然承受力就要更強些,像他們兩個這樣的元嬰修士,首先要做的,就是隨時保持身體狀態,用法力來調節身體機能,當變加速時用法力來抵消衛星對修士的瞬間推力,當變減速時同樣用法力來保持自己能牢牢抓在衛星上,不至於飄出去!
這樣的笑話在摩天輪上並不罕見,時有發生,基本都發生在元嬰身上,在下面的圍觀者眼裡,就是有修士莫名其妙的飄了出來,這其實不是他們不想玩摩天輪了,而是控制不住身體的結果。
一般情況下,多經歷幾次,哪怕元嬰也大概能掌握對自己身體的控制,慢慢的也就變的適應,修士在理論上無法做到建立精確的模型,但在身體應變上卻有無比的優勢,往往就形成了知道該怎麼應對卻不明白真正道理的情況,也是正常。
懷瑾就在經歷這樣的過程,她很出色,沒丟醜;師兄言立和她一樣,作為門派千年來最優秀的弟子,做到這一點是基本能力。
這樣數日下來,身體完全適應了變加減速的變化,能夠做到遊刃有餘的本能應對,兩個人才真正放鬆了下來,開始有心情觀察周邊的情況,和兩位長輩師長做些溝通。
他們四個人來自數方宇宙之外的一個上等修真界域奇異山,靈機充沛,傳承久遠,是具備相當實力的地方性豪強,不能加入宇宙爭霸只是因為體量不夠,質量和體亮,才是真正實力的兩個方面,缺一不可!
對摩天輪,奇異山道統是很推崇的,因為他們的道統本身就和空間之道有極深的關聯,所以基本上每一個修士在成就了元嬰,並具備了獨自行走虛空的能力後,都會過來跑一趟,看看在摩天輪這裡能否得到某些不一樣的啟示,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