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做: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又有大詩人陳汝為其詩云:
蘭生路石旁,從風不獵香,偶為世人賞,移來置高堂……
文化界的吹捧,開始在某個層面上影響大眾的認知,在這個沒有修真的世界,文化人掌握了話語權,他們的影響力非同小可,在一定程度上就左右了某種輿論!
對這些大儒大學士來說,一般的花花草草再是鮮豔,也很難入得他們的法眼,但如果是一株紮根在石頭裡的蘭草,它哪怕是野草,都會觸動文人們脆弱感懷的心房!
越是自覺孤芳自賞,鐵骨錚錚的所謂高士,越是喜歡這種調調!沒有比這東西更能打動他們的了!
全真教的道人們老辣至極,一文銅子不花,就讓這些聞名於世的老學究們就為這株蘭草而欣然提筆,代為宣揚!
然後就是他們的門人弟子,學館塾寮,再然後開始傳入坊間,大街小巷,當然,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他們看不到實物,就只能想象?
風,開始刮起來了!
就連煙花場所都不肯自遠這股潮流,多得是把自己比喻成奇石蘭的苦命女子,自嘆命運的同時,還不忘自我標榜身雖為蘭,卻和石頭一樣的堅強。
就像婁老爺的某位朋友在花樓喝酒後,有女子自視清高,
“懊恨石蘭強主張,開花不與我商量……”
婁老爺的朋友破口大罵,“你丫還石蘭?我看是石-女還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