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番外篇——劉淵傳(1 / 2)

(本書原本是沒有這一章的,但由於作者手殘,誤將第三卷第1章放到第二卷,根據雷老俠的回憶,補上本篇,算是第二卷的番外篇)

……

劉淵,小名劉海。其母親是漢人,叫呼延媛,父親是匈奴人,叫劉豹。

曹操統一北方後,匈奴臣服於曹魏政權。為了避免匈奴日後成為隱患,曹操將匈奴一分為五。

劉豹便是其中一部的首領,被曹操加封為左賢王。

為了鞏固與匈奴諸部的關係,在左賢王劉豹五十七歲那年,曹操冊封一名十八歲的宮女為龍門公主,嫁給劉豹,進行政治上的聯姻。

這位龍門公主便是劉淵的親生母親呼延媛。到了左賢王劉豹六十三歲那年,劉淵誕生了,是劉豹最小的兒子。

由於龍門公主呼延媛貌美如花,又是曹操送去的聯姻公主。左賢王劉豹非常寵愛呼延媛和最小的兒子劉淵。

劉豹仰慕中原文化,經常帶著小兒子劉淵去魏國國都洛陽。可以說混血的劉淵從小接受的是中原文化的教育,對中原的情況非常熟悉。

在劉淵十二歲的時候,曾在洛陽定居兩年,拜中原名士為師,熟讀史書和兵法。加上劉淵從小習武,是文武雙全的奇才。

劉淵二十七歲的時候,高壽的父親劉豹老死了。按照劉豹的遺願,劉淵繼承了父親的領土、部眾。

幾年之後,晉武帝司馬炎任免劉淵為北部都尉。這就意味著劉淵有雙層身份,一個是匈奴五部之一的首領,同時又是晉朝的邊疆郡守。

劉淵在任北部都尉期間,仗義疏財,待人推心置腹,很多匈奴族、漢族的豪傑英雄紛紛投奔在他麾下,一時名聲大起。

如果只是僅此而已,劉淵也許和他父親劉豹一樣,附庸於晉朝,以北部都尉的身份老死在邊疆。

但是,一場歷史大動亂將劉淵推向風口浪尖。那就是長達十六年的八王之亂。

司馬家族內部為了爭奪皇權開始大打出手。在混戰中,將士不斷死去。

為了補充兵力,諸王開始用錢財籠絡周邊少數民族的首領,讓少數民族的騎兵參戰。

劉淵作為重點拉攏的物件之一,不可避免地捲入八王亂戰。但剛開始,劉淵及其部下,只是以僱傭兵的角色參戰的。

到了亂戰後期,諸王開始形成兩大陣營。一股是挾持晉惠帝的司馬顒、司馬穎。另一股是東燕王司馬騰、范陽王司馬虓、刺史王浚共同推薦為盟主的東海王司馬越。

匈奴部落起兵支援的是司馬顒、司馬穎,鮮卑、烏桓兩部落起兵所支援的是司馬越。

兩方勢力一開打,局勢開始對司馬顒、司馬穎一方不利。為了挽回敗勢,成都王司馬穎拜劉淵為北單于,讓他回去召集匈奴五部力量,準備對司馬越一方進行反擊。

就在這個時候,幷州刺史司馬騰、安北將軍王浚奉東海王司馬越之命,借鮮卑族的兵馬,大舉進攻鄴城的司馬穎。

司馬穎被嚇破了膽,放棄鄴城,帶著晉惠帝南奔洛陽。

按照當初和司馬穎的約定,已經聚焦匈奴兵馬的劉淵本打算繼續支援司馬穎一方。

但劉淵的堂祖父劉宣卻勸他自立。

劉宣認為,現在司馬家族互相殘殺,正是匈奴崛起的最佳時機,反而應該趁他亂,要他命。

劉淵接受了劉宣的意見,立刻在左國城立國。

但劉淵不滿足於只是當一個匈奴諸部的共主,他想建立像曹操這樣的帝業。

為了得到漢族人的支援,劉淵打出光復漢室的旗號。

按照劉淵的理解,他血統有一半是漢人,且劉淵這一脈,由於聯姻的關係,算得上漢朝劉氏皇族的外甥,自己又姓劉,他應該算是漢室的後人。

於是,劉淵自稱為漢帝,立國號為漢,祭拜漢朝的八個皇帝,建立起了趙漢帝國,並參照魏晉制度來建立國家。

之所以稱劉淵建立的帝國為趙漢帝國,是因為帝國的第五任皇帝劉曜改國號為趙,因而統稱為趙漢帝國。

劉淵的做法爭取到了很多漢族人的支援,加上他控制的地區相對安定,大批漢人遷入趙漢帝國,史載“遠人歸附者數萬”。

立國後的劉淵雄心勃勃,開始擴充套件帝國的版圖。但立國之初的趙漢帝國還比較弱,就連幷州都拿不下來,劉淵的擴張勢頭被晉朝幷州刺史劉琨所遏制。

但是,長期內戰的晉朝並不得人心。在八王之亂期間,很多流民紛紛起義反晉。

劉淵開始旗幟鮮明地打著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