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來報,李元吉、嶽蒼龍已經找到了大公子李建成。
現在,他們正朝晉陽城而來,估摸半個時辰就可入東城門。
李世民聞言一振,迫不及待地朝東城而去。
這一次,遲遲不見李建成蹤影,最擔心的應該就是李元吉。
李建成比李元吉大了十幾歲。因為李淵長期在外地當官,李元吉幼年時,是在李建成的看護下長大的。
正所謂,長兄如父。李元吉擔心李建成路上遭遇到不測,自然是心急如焚。
嶽蒼龍見好友如此焦慮,便自告奮勇,帶著一隊騎兵,陪李元吉天天在外面尋找李建成的下落,沒想到真的給找到了。
我們開啟東城門,走到城外半里處,列隊相迎。
沒多久,一隊人馬從遠處,緩緩朝城門而來,約三百餘人。李世民揚鞭策馬,迎面而去。我們也緊隨其後。
等了近了一看,李元吉、嶽蒼龍一左一右,陪著一個三十歲左右的青年男子,朝我們過來。
這青年男子一張國字臉,濃眉大眼,神態卻十分溫和,和李世民有六分相似,應該就是大公子李建成。
“大哥!”
“二弟!”
碰面後,李建成和李世民雙雙下馬,緊緊擁抱在一起。
兩人雖然是同胞兄弟,但已有數年沒見面了。久別重逢都是淚眼相望。
這時,我才發現李建成的衣襟上有陳舊的血跡,看來這一路走來,非常不易。
李建成、李世民上了馬,向城門齊頭並進。我跟在後面,聽兩兄弟一番交談,才知道李建成這路上真的是遇到了敵人。
李建成這大半年來,陸續變賣家產,招募了五百勇士。二十多天前,李建成便帶著家人,領著五百勇士,朝晉陽進發。
沒料到,半路上和隋帝國一名校尉帶領的一支小股部隊相遇。對方一聽李建成等人要前去晉陽,便執意阻攔。
雙方一言不發,爆發激戰。恰逢一陣沙塵暴襲來。雙方且戰且退。打了半天,也不知道誰贏誰輸。
等沙塵暴停下,雖然發現敵人已離開,但李建成一清點人數,自己帶的人不見了一半,不知道是戰死了還是逃跑了。
更要命的是,五弟李智雲也不見了。李建成便派人四處尋找李智雲。
足足等了五天,李建成始終不見李智雲蹤影,只是找到在混戰中失散的幾十人。
無奈之下,李建成只好繼續前行,一路小心翼翼,儘量避開大路,繞了一些彎路。
到了今天上午的時候,李建成一行已來到晉陽城周邊,被外出的李元吉、嶽蒼龍發現了,便派出使者,入城通知李世民。
李建成入城後的第二天,李淵果然就有了大動作。
隋帝國原先任免的官員有一半被免職。整個太原郡重要職務的官員,全部由李淵的親信擔任。
而且,李淵以唐國公府的名義下令,宣佈整個太原郡脫離隋帝國。
太原郡所有人免兩年勞役,家中有人從軍的永免勞役,其他稅收照舊,不過改為上繳給唐國公府。
軍事方面,李淵父子幾人更是大刀闊斧進行整頓。願意跟隨唐國公征戰的留下,併發一筆安家費,不願意的就地務農。
最後,李淵在太原郡的兵馬整頓後,剩下三萬餘人。這人數雖不多,但起碼都配齊了裝備,也受過了訓練,關鍵是心齊。
七月十九,李淵帶著三萬餘名將士,在晉陽城外誓師,正式起兵。
在對外發布的檄文,李淵並沒有說自己反隋,只是斥責楊廣聽信讒言,殺害忠良,窮兵黷武,致使民怨沸騰。
所以,李淵喊出的口號是“除暴君楊廣,尊奉代王為帝,解救天下蒼生!”
意思就是說,我李淵要學周公,廢掉楊廣,改立代王楊侑為新皇帝。
這代王就是楊廣的孫子楊侑。當時,楊廣遠在江都,留守西都長安正是代王楊侑。
老實說,楊廣的口碑,在當時真的是差到了極點。
沿途隋帝國治下的郡縣聽說是反楊廣、立代王,幾乎是沒有抵抗,紛紛加入李淵。
加上我們一路開倉賑糧,甚至連關中最大的農民起義軍孫華也率全部人馬加入。
這讓我們都懵了。晉陽起兵時才三萬人馬,怎麼一路打過去,兵馬越打就越多。
代王楊侑見李淵勢力越來越大,急忙令屈突通和宋老生兩人,領兵阻攔。結果,宋老生兵敗被殺,屈突通向李淵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