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妹,你這就不懂了。我的武器是鐵鍋。封為鐵鍋公主正是最恰當不過了。”
而西北戰區的另一個梟雄薛舉,在先後收編宗羅睺、羌鍾利俗、唐弼等勢力後,實力大增,已擁兵二十萬,緊跟李淵之後稱帝,並繼續向東擴張勢力。
為了消除後顧之憂,李淵讓秦王李世民統領八路大軍,向西進軍,和薛舉對峙於高庶。
可是秦王李世民一到前線,就染上了瘧疾,天天拉稀,高燒不退,頭疼不已。
不得已,李世民便把軍事指揮權交給了劉文靜,並叮囑他,“守城不出,不要和薛舉決戰,等我病好了再說”。
可是,劉文靜求功心切,和殷開山率軍與薛舉決戰於淺水原。
此戰唐軍大敗,潰不成軍。李世民大驚,只好收拾殘軍後撤。
薛舉則順利佔據了高庶這個軍事要地,準備繼續東進,奪取長安。
剛建立的唐帝國,開局就遭受慘敗,形勢大為不利。
如果不能遏制薛舉東進的勢頭,那麼當初向李淵投降的那些勢力,有可能就會轉向薛舉的懷抱。
就在這個關鍵點,薛舉突然病逝了。東征計劃擱淺了。
無奈,薛舉的手下只好擁立薛舉的兒子薛仁杲,繼承父業,自稱西秦皇帝。
但是薛仁杲生性苛刻,不善於撫卹將士,部下對他常常是敬而遠之。
薛舉生前常常訓誡他說;\\\"你的才能謀略足以成事,但是生性嚴苛,對人不能施恩,怕是不能成大事。\\\"
得知薛舉死訊後,李淵大喜,一面繼續派秦王李世民,重整兵馬,向西對付薛仁杲;
另一方面聯合李軌,共同對付薛仁杲,牽制西秦勢力東進,以減輕其對關中地區的壓力。
第二次,李世民捲土重來,和薛仁杲再次決戰於淺水原。
這次,輪到薛仁杲大敗,只剩萬餘人退守高庶城內。
但外面糧道已被李世民切斷,城裡糧食緊張,守城將士無心作戰,便向李世民獻城投降。
無奈之下,薛仁杲沒有繼續組織巷戰,率餘部向李世民投降。
從此,西秦帝國從版圖中消失。西北戰區只剩下劉武周、梁師都、李軌和李淵四家割據勢力。
就在西北戰區戰火不斷的時候,中部戰區也迎來了大決戰。
在各家割據勢力中,要數宇文化雞這一家最迷茫。因為,他們的職責本來就是保護楊廣。結果,老闆被自己幹掉了。
茫茫天下,不知何去何從。
將領們爭吵不休,也不知道下一步該幹嘛。
這些人本來就是由很多小部隊組成的大部隊。如果找不到一個明確目標,隊伍可能就散夥了。
這時候,宇文化雞的弟弟宇文化膿出了一個主意,北上洛陽,去幹李密。
在眾將面前,宇文化膿說道:“如果不是李密,楊廣就不會來江都,我們也不至於背井離鄉;如果不是李密斷了糧道,將士們就不會驚慌地逃亡,我們也不至於弒君。”
實際上,楊廣來江都和李密是一點關係都沒有。他純粹就是來江南玩的。
不過,宇文化膿這個主意還是獲得絕大部分將領的支援。
宇文化雞手下這些十萬軍士,都是從各地軍士中挑選出來的精英。
雖然有些時日沒有打仗了,但戰鬥力還是挺強的,心裡不怎麼把瓦崗軍放在眼裡。
於是,宇文化雞就帶著十萬軍士,浩浩蕩蕩,一路朝洛陽而去。
宇文化雞的動向,讓李密和王世充兩個人都感到不安。
李密心中暗忖:這宇文化雞殺了楊廣,又立楊浩為新帝,對外宣稱反楊廣,不反隋。這肯定是準備聯合王世充來打我的啊。
李密不知道的是,王世充更緊張。
在江都兵變後,王世充等人就在洛陽擁立楊廣的孫子——十四歲的楊侗為新帝,改年號為皇泰。
聽到宇文化雞率領大軍要來洛陽。王世充等人一商量,都覺得宇文化雞是來打洛陽的。
那時候,長安的義寧皇帝楊侑已經宣佈退位。
隋帝國當時有兩個皇帝,一個是宇文化雞擁立的楊浩,另一個就是王世充等人擁立的楊侗。
自古以來,一國無二君,一廟無二主。
宇文化雞既然不承認楊侗的帝位,又要朝洛陽方向來,那肯定是準備和李密聯手打洛陽的。
這時候,一個叫蓋琮的東都官員獻上一計,建議赦免李密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