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紐約的街頭(1 / 1)

康壽延和這裡軲轆多夫妻兩人的英語水平很高,一來到這邊,就完全可以和美國人無障礙地交流。 而且,他們在紐約還認識原先就經常聯絡的客戶,有一定人脈。所以,他們夫妻很快就融入了紐約的生活。 大概半年後,他們又成立了新的公司,還是繼續做貿易生意。 而我們家四人顯得和紐約這座城市格格不入。幸好有他們夫妻的幫助,否則,我們一家人定會過得非常艱難。 特別是我,單單是語言和文字方面,就讓我吃盡了苦頭。而我在這方面明顯缺乏天賦,連我父母都比我學得快。 那些蝌蚪般的文字,和繞口的發音,總是很難存放在我的腦子裡。它們從左耳入,右耳出。這隻眼睛剛記住一個單詞,但另一隻眼睛很快就把它認錯了。 白萍在這裡軲轆多的幫助下,來了半年後就可以和美國人交流,也會寫簡單點的書信、電報。對此,這裡軲轆多讚歎不已,說她是個天才。 康壽延和這裡軲轆多夫妻開公司後,白萍就過去幫忙,跟著這裡軲轆多,學做生意。 我的父母在一年後,也可以說著一口濃濃中國味的英語,在菜市場上和商販們討價還價。 對於他們來說,能夠在日常生活上和美國人,進行簡單的溝通交流,這就足夠了。 但我卻不能,聽不懂,也說不出,除了一些罵人的髒話,比如“法克 you”,“go to hell”之類的。 當自己的語言和文字,在異國他鄉,無法起到溝通交流的作用時,我便非常地痛苦,感覺自己像個廢人。 幸好,我學會了開美國人的汽車。 我聽康壽延和這裡軲轆多兩人說過,汽車是一個叫戴姆勒的德國人發明的。如果要生產汽車,好像就得向戴姆勒支付一筆專利費。 但紐約周邊有幾家汽車工廠,他們不支付專利費,專門仿造德國人的汽車來賣。 康壽延和這裡軲轆多說起這事還忿忿不平,罵了紐約那些汽車工廠幾句,但轉頭他們就去買回來三輛,主要是便宜。 美國人制造的汽車可以坐下兩個人,後面還有個架子,可以放些不重的東西。 汽車上裝有敞篷,不下雨的時候可以折起來,視野非常寬廣。 下雨的時候,可以用手拉開敞篷,用來遮雨。但雨下太大的時候,還是會被淋溼,即便在車上打傘也不行。 買來的三輛車,有兩輛開去公司,有一輛留在家裡。 我們兩家人來到紐約後繼續住在一起。 來了大概兩個月後,康壽延在紐約郊區買了一套二手別墅,面積不小。後來,他又在紐約市中心租了幾間辦公室,做貿易生意。 每天,康壽延、這裡軲轆多、白萍三人就去公司上班。而我和父母就留在家中。 我父親在做完清潔後,便出門去和剛認識的幾個美國老頭、老太聊天。 來到美國後,雖然語言不通,但我明顯能感覺到,白種人對黑人、黃種人的鄙視。 我父親雖然竭力想要融入美國老年人的圈子裡,但只有一個白人老頭願意和他交朋友,其他的都是黑人。 我母親的主要職責就是負責買菜、炒菜。而我,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唯一能做的,便是開著車,載著母親來到菜市場買菜,或者是去別處買東西。 不同於我父親,我母親不喜歡美國這裡,更不喜歡和美國人打交道。若非因為我,料想,她絕不願意飄洋過海來到美國。 所以,來到這邊後,我母親的脾氣越來越差,特別是面對外國人的時候。 偌大的菜市場裡,難免會出現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的事情。 我母親遇到這種事情,總是特別生氣,經常會和買菜的黑妞們吵架。罵人的髒話,自然就會從我母親嘴裡,脫口而出。 每當這時候,我會毫不猶豫地和母親一起,罵她們或他們,“法克 you and uncle”,或者是“法克 you and whole family”。 這些是無聊的我想出來的罵人話。 口舌之爭容易變成肢體上的衝突。 有時,幾個美國青年仗著年輕力壯,想要教訓我們母子。但他們沒有想到,這對母子居然會中國功夫。 特別是我母親,雖然已是個老太,但畢竟是鹹魚宗人。她來美國後,閒著沒事,又練起武功,身手意外地敏捷。 於是,紐約的一處菜市場裡,人們驚奇地發現,六、七個美國青年,被一箇中國男子和他媽追著亂跑。 這種事情發生過兩次後,菜市場裡的商販們再也不敢和那個中國老太吵架了。 我也信心爆棚,對自己會武功而沾沾自喜,直到有一件事的發生。 記得那天是1900年的8月3日,在我們大清來說,就是光緒二十六年。 那天下午,白萍打電話到家裡來,說公司有輛車,被業務員開走了,讓我傍晚左右去接她回家。 大概下午六點的時候,我來到康壽延的公司。而他們還在忙個不停,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收工。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章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