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郵之敗後,元帝國陸續抽調兵力,重點進攻劉福通。 因為,龍鳳政權不但地盤離元大都最近,也被各路起義軍遙尊為盟主。 若元帝國能夠消滅龍鳳政權,不但可以消除帝都的壓力,也必定能夠提振信心和士氣,從而扭轉局勢。 雙方在河南反覆展開拉鋸戰。 到了至正十六年下半年,飽受戰火的河南已經百業凋敝、雞犬不聞。 加上元廷官軍為了抵禦龍鳳政權,人為決口,引河水衝擊起義軍,進而引起瘟疫蔓延。 總而言之,滿目瘡痍的河南已經養不活龍鳳政權的三十多萬起義軍。 為此,劉福通與眾將商量,決定兵分多路,突破元廷對龍鳳政權的包圍圈,轉戰各地。 一場波瀾壯闊的大亂戰,就此拉開帷幕。 至正十六年八月,龍鳳政權的西路軍,在李武、崔德等人的率領下,首破元廷官軍的防線,攻破了潼關,向西進軍,一路攻克陝州、虢州,扼制崤、函。 察罕帖木兒、李思齊奉命,調轉槍口,前去追擊李武、崔德,一路收復了崤陵、靈寶等地。 李武、崔德見敵軍勢大,率部進軍山西。李思齊在後面窮追不捨。雙方戰戰停停,在山西轉圈圈。 到了至正十七年閏九月,劉福通見西路軍情況艱難,派白不信、李喜喜等人率第二波大軍增援西路軍。 這第二波人馬由四川借路北上,先後攻克秦州、隴州,鞏昌,在鳳翔與察罕帖木兒決戰。 結果白不信、李喜喜兩人兵敗。 從此,龍鳳政權的西路軍一蹶不振。 白不信、李喜喜兩人被迫南下川蜀。 而此時,四川正是天完政權的地盤。 白不信、李喜喜兩人再次受到同是起義軍出身的天完軍隊的進攻,雙雙不敵。 白不信嚮明玉珍投降,而李喜喜則歸附陳友諒。 兩人後來各為其主,這是後話。 李武、崔德則轉戰寧夏,與李思齊反覆交戰。 直到至正二十一年,李武、崔德見後續無援軍,且本部人馬所剩不多,只好向李思齊投降。 至此,西路軍兩撥人馬征戰五年,宣告失敗。 …… 至正十七年二月,龍鳳政權的東路軍,在毛貴的率領下,先攻海州。再從海州走海道取膠州,轉戰山東。 短短几個月,毛貴先後攻下萊州、益都、般陽路、濱州、莒州等地,並策反了效忠元廷的地主豪強——田豐。 田豐分兵轉戰濟寧、鄄城、臨清、棣州,也是所向披靡。 元廷急忙調派三支大軍救援山東。 布蘭奚和董摶霄、董昂霄兄弟兩軍對戰毛貴;而努都爾噶駐軍東昌,與田豐對壘。 毛貴進攻濟南,卻被董摶霄、董昂霄兄弟據城堅守,被戰敗。 見濟南不能攻下,毛貴則和田豐聯手,在好石橋擊潰布蘭奚部,解了益都之圍。 之後,毛貴派大將續繼祖分兵北上,走海道進攻遼陽,自己則領軍進攻河北。 到了至正十八年二月,毛貴率軍單刀直入,連破清州、滄州,駐軍長蘆鎮,劍指元大都。 但此時,探馬來報,說後面糧道被斷。 毛貴擔心糧草供給困難,不敢再繼續挺進,揮師回山東。 這時候,濟南的守軍董摶霄、董昂霄兄弟正好調去攔截中路軍。新的守軍將領叫做愛迪。 毛貴便攻佔濟南,殺死愛迪。 同時,田豐也再次擊潰布蘭奚部,奪下濟寧、東昌等地。 山東絕大部分已在東路軍的掌控之中。 拿下濟南要地後,毛貴便在山東實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經濟措施,設立多處軍事機構和行政機構,起用一些投降的元帝國官員,維護秩序,恢復生產。 山東已經成為東路軍的根據地和大後方。 整頓軍隊一段時間後,毛貴決定第二次朝元大都進軍。 進軍途中,毛貴和奉命來攔截的董摶霄、董昂霄兄弟不期而遇。 仇敵相遇,分外眼紅,兩軍在野外展開激戰。 這一次,毛貴大軍擊殺了董摶霄、董昂霄兄弟兩人,報了昔日濟南戰敗的仇。 之後,毛貴快速推進,連破蘄州、郝州,在棗林又打敗來堵截的第二波元軍,殺了元廷樞密副使達國珍。 達國珍和董家兄弟,這兩條防線先後崩潰的訊息傳到京師,人心大駭。而我雀躍不已。 朝中大臣們有人勸鐵鍋以北巡為由避難,還有人勸他遷都關中。 眾議紛然,唯獨左丞相太平堅決反對。 他認為天子避難,或者是遷都,會嚴重挫傷為朝廷奮戰的將士們的心。 只要積極防禦,拖延毛貴進軍的速度,各地勤王的援兵就會陸續到達。到時,京城自然解圍。 搖擺不定的鐵鍋夜觀天象,推斷出自己無傷,大喜,對旁邊的樸不花等人說道:“有福者任其自來,朕何避之有?” 有了鐵鍋的支援,天平給劉哈剌不花下軍令狀,讓他務必擋住毛貴。 劉哈剌不花藉助地利,在柳林與毛貴展開死戰。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