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變化是,義兵萬戶府在各地廣泛興起。 這是因為元帝國的官軍,隨著戰損加大,精銳之師漸少,已無力鎮壓各路起義軍。 元帝國只好號召和放權各地豪強,自發組織義兵,來對抗起義軍。 歷史上,在每個亂世時代,義兵都會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隨著形勢的變化,義兵會變成官軍,也可能會被喊為賊軍。是官是賊,得看後來的走向。 比如,起兵反秦的項梁、項羽,他們的原班人馬就是義兵。 這是楚國舊貴族和江東豪強出人、出錢、出糧,由項梁、項羽訓練而成的。 項羽後來自刎時,說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說的正是當年資助他的楚國舊貴族和江東豪強。 如光武帝劉秀,他就是靠義軍平定天下的。當年為了收服銅馬各義軍領袖的心,劉秀單騎冒險赴營,逐個安撫銅馬眾將,表示對他們肝膽相照。 這個舉動驚呆了銅馬眾將。 事後,銅馬眾將相互議論:“蕭王劉秀如此推心置腹對待我們,怎能不以死相報?” 果然,劉秀後來以銅馬軍起家,削平各地割據勢力,統一天下,實現了光武中興。光武帝劉秀也被稱之銅馬帝。 又如劉備的原班人馬也是義軍。 三國志中說劉備自幼家貧,和母親靠編織草鞋為生。但長大後,劉備搖身一變,就成為喜歡結交豪俠之士的大佬。 不少豪傑都爭相歸附他,如關羽、張飛。 劉備結交豪俠的錢從何處來的?中山人鉅商張世平、蘇雙等人饋贈的。 劉備乾的是什麼買賣?販馬的。 在古代,販馬和賣鹽的行當都是非法的。也就是說,黃巾起義前,劉備就是一個有私人武裝的賣馬的山賊大頭目。 只不過,他是個有遠大志向的山賊。 後來劉備幫助朝廷平定黃巾軍,被賜予縣尉官職,才從黑道變成白道。 劉備被曹操罵為大耳賊,那是有道理的。因為他本來就是。 當然,曹操也好不到哪裡去。當年在兗州,曹操收編了大量黃巾軍,後來成為幫他打天下的基石之一。 曹操確實是朝廷命官出身,但手下很多都是賊兵。 …… 早在兩年前,劉福通起兵之後,各地豪強人人自危,就開始大量地自發組織義兵。 脫脫為了拉攏地方豪強,索性廣泛設定義兵萬戶府,實際上就是放權給地方豪強,讓他們自治,對抗紅巾軍。 義兵萬戶府和官軍萬戶府的品級是一樣的,都是元帝國正式承認的正三品大僚。 一時間,各地的義軍領袖如雨後春筍,紛紛湧現。 如回回人馬合穆、廬州人王玉、吉安人劉明道、龍泉人季汶、山陰人周均佑、徽州人汪同、淮西人張明鑑、沛人張良弼、明溪人陳友定等等。 義軍領袖中,實力最強悍的當屬孛羅帖木兒、王保保、李思齊三人。 當然,也有很多義軍領袖,前期幫助元廷,後來又加入紅巾軍。 比如安豐人武德、蘄州人康茂才、六安人朱亮祖、隨州人明玉珍等等。 徐壽輝收服明玉珍部,只用了一封信。 “我現在起兵反元,你加入不?元廷給你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否則,我先幹你!” 明玉珍馬上給徐壽輝回信,“別幹,我加入”。 也就是說,元廷在拉攏義軍領袖,紅巾軍也在爭取他們。是敵是友,往往就在義軍領袖的一念之間。 然而,引起天下局勢大變的卻是泰州人張士誠。 泰州在當時是個盛產海鹽的地方。而海鹽,恰恰是元帝國財政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張士誠和方國珍一樣,是走私海鹽的黑幫大頭目。 而元廷為了收入,是必然要打擊販賣私鹽的。因為有利益上的衝突,張士誠早就想反元了。 劉福通起兵反元后,泰州富戶王克柔散家財,廣交好友,也準備起兵反元。誰知事情敗露,被官府抓捕於獄中。 這可把王克柔的好友——泰州判官李華甫惹惱了。李華甫便開始琢磨怎麼反水,把王克柔救出來。 但這事,他一人幹不來。 於是,李華甫就想到了賣私鹽的張士誠。兩人開始密謀造反之事。 “幹不?” “幹!” 於是,就在至正十三年正月,泰州判官李華甫開啟城門,放張士誠等人進來。兩人裡應外合,就這樣拿下了泰州城。 之後的戲碼還是老戲碼。 張士誠、李華甫殺富濟貧,很快就從者如雲。 張士誠雖然起兵最晚。但他畢竟是幹過黑幫的人,有組織能力,有頭腦。 拿下泰州後,張士誠陸陸續續攻佔高郵、興化、寶應、揚州等處,打敗了官軍幾波進攻,還殺了蒙古親王完者禿等人。 隨著地盤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強,張士誠到了至正十四年一月,乾脆正式建立大周政權,自稱誠王。 而脫脫派苟兒、達識帖睦邇率、佛家閭等人進攻張士誠,全都無功而返,反而折了一名大將萬戶石普。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