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流進來的,諸如青的、黃的、紫的、花的等等各種顏色、各種規格和各種版本的樹葉子。看來你們又想多了吧?
後來,就有不少的精明者,沒事就專門守在皇宮外面的水溝旁,目的有兩個:一是尋找豔遇;二是偷竊那些宮中女子們寫的香詩——反正不是“豔”就是“香”的,真可謂“入寶山而不空返”吶。
一直以為,唯獨月宮的牆外不時有些“繞牆派”,沒想到在人間的皇宮外也會有。何況他們不僅只是“繞牆”,而且還“繞溝”。只是其心思之細密,用心之良苦則更勝一籌。於是從此,從這兒水裡流出去的每一片樹葉子,都不會輕易地放過,都要被人撿起來仔仔細細地稽核一遍,看看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價值。這好象都已經形成一項產業了。有有心者,開始對裡面流出來的葉子分門別類加以整理,後來,竟然也能夠從那些葉子上面抄得不少的詩作,也有好多詩作是出自一人之手的。把那些詩彙集起來,竟又出版了無數的詩集。而且,那些詩們的水平和意境也是相當的高。只是在她們的詩裡,時常不免總有些幽怨和期待的色彩。別人說這些詩就都應該歸屬於“怨情詩”之類。
所以現在我們說,唐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詩歌和詩人極其氾濫成災的時代。你說——連那些溝裡、水裡、花上、樹葉上、石頭上等等到處都是詩了,還能不氾濫成災、一發而不可收拾嗎?據說今日大家在典籍裡見到的很多唐詩,凡是作者為“佚名”的,那肯定都是裡面的宮女和宮牆外面人們的大作。而且說不定,即使那些署有名字的,也有很多是無端剽竊宮女們辛勤勞動成果的。據說有的透過這種途徑,居然還成為了不起的“詩人”。
有透過這樣經歷出名的“詩人”們,當別人去採訪他成功的秘訣時,他就說:“我嘛,只是把別人埋頭寫詩的時間,都放在了等待拾那河裡的樹葉子上去了。”是啊,他只須彎腰撿起漂在水裡的葉子,在上面正而八經地刻上自己的名字,然後就可以拿去發表和賺取稿費了,你說有多麼容易啊,反正也沒有作者敢於去拿賊起贓,說那些“怨情詩”、“望情詩”或“應情詩”其實應該是屬於她的原創成果——那不是“不打自招”嗎?總之她們說即使是偶爾玩玩兒也得適當悠著點兒,不能搞得太過火了,不然被上面發現了大家就都沒得玩兒了。都說文壇的剽竊之風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的。當時,透過這種形式,曾經培養和造就了多少剽竊行業的高手啊!倒是以後那些後來不能居上的剽竊者們,一個個都很羨慕當時的剽竊環境,說當前這樣的環境還有待於進一步最佳化吶!
那時的人們,個個都會聽詩和作詩。你要是不會聽詩、唸詩、作詩的話,那麼,恐怕連鄉下里的老婆婆都要笑話你沒有文化的。
最近我覺得唐朝,真是個值得關注和研究的朝代。例如唐朝開拓進取、國力強大,各國都很羨慕,向唐朝進貢。例如唐朝的文化極昌盛,而詩歌創作的藝術造詣一時達到了最頂峰。例如唐朝以肥為美,也有幾個例證:一是唐人喜愛牡丹,這是一種高貴豐滿的花型;二是當時最有影響的顏體書法更是肥碩、莊嚴而渾厚;三是唐時的女性留給後世的突出印象是“豐肥濃麗,熱烈放姿”,與漢代及古代大多數時期人們欣賞“窈窕淑女”的審美觀不同。又例如有人說與其它朝代相比,唐朝的婦人極其放蕩,放蕩的程度可以到讓大家瞠目結舌的地步。據說即使到了今日,那些主張以身體寫作的前衛女作家們也不能與之相比。卻不知道“以身體寫作”是怎樣的一種形式和意境,其基本的要義又是什麼。簡直就是不可想象啊。也不知道象這樣宏偉奇特的結論是誰率先研究出來的,真了不起。
第十二章 溫柔陷阱
51
講這個故事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說明一個“緣”字。卻說這天,織女在天上一邊織著雲彩,一邊想著心事。想到最後,她自己對自己說:“不行啊,還是得爭取機會,自己的幸福自己做主。”怎麼在如何對待幸福這一點上,天上仙女和人間的翠蘭她們是一樣的呢?說出來的話都一樣!
於是,她就用自己的慧心和巧手,在雲彩堆裡編織出一顆帶有解讀密碼的彩色愛心符號,就是現在大家常見和慣用的那種“心”形的小玩意兒。雲彩織好後,只見她雙手合什,心中暗暗祝禱道:“南無仙女怕鎖,南無仙女怕鎖。那位糊塗至極的月老呵……”
後來她許願說,有誰若能有緣識得她今日用“心”編織而成的這顆苦心,不論是仙是凡,她都必定會委身於他,絕不敢食言。她這裡說的“苦心”,其實也正是一顆無比寶貴多情的“愛心”呵。不過有點兒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