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雲就用特殊的訊號燈發出訊號,命令所有人關掉引擎改用划槳前進……風浪聲以及海水拍打礁石的聲音可以很好的掩蓋划槳聲。
到了靠近目標兩百米左右時,連划槳都有被發現的風險,於是許雲一聲令下,佐阿夫兵團士兵們就一個個翻身入海,帶著一包包補給朝目標游去……英軍的雨披在這裡就再次發揮了作用,它有很好的密封性,把補給、彈藥裝在裡頭就不用擔心會受潮,如果再填充一些空氣的話就可以作為浮渡工具使用。
等了一會兒,許雲也翻身入海跟著佐阿夫兵團士兵們一起前進,小艇則調頭往回走,它們要來回往返三趟才能把第一師的部隊都運上來。
上岸後許雲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燈光朝後方傳送了“順利登岸”的訊號……他不敢用無線電或是電臺傳遞訊息,因為這樣很可能會被德軍察覺。
訊號就像長城的烽火一樣一道道的傳送到了十餘公里外的的盟軍艦船上,軍艦再將訊號轉發給司令部。
於是正焦急等待的張弛及艾森豪威爾等人才接到了第一個情報。
第九百一十四章 情報有誤
接著一個個情報陸續傳來,第一師、第二師、第十五師……佐阿夫兵團的五個師已按計劃成功的諾曼底各灘頭登陸。
這時張弛一顆懸著的心不由放下了一半。
這可是五個師,一共七萬多人……這麼龐大的一支部隊在黑夜裡登陸海灘而沒有被德軍發現,這除了運氣、計劃以及佐阿夫兵團的訓練和素質外,還有一點就是德國果然如他想像的那樣沒有防備。
張弛猜的沒錯,雖然德軍明知道盟軍的進攻迫在眉捷甚至都知道盟軍要進攻的目標就是諾曼底,但卻還是沒有防備。
這首先是因為他們從被俘的法**官那得到的情報是盟軍將在十天後進攻,這個先入為主的情報使他們以為還有準備時間。
其次,就是因為眼前的風暴……他們滿以為在這種海水猛漲、惡浪翻騰的時候盟軍絕不可能實施登陸。
所以,德軍負責諾曼底的三位高階將領包括隆美爾在內都不在崗……明天恰好是隆美爾夫人的生日,此時的隆美爾正連夜趕回德國打算趁著“盟軍不可能實施登陸”的這段時間為夫人慶祝生日。
上岸後,許雲就感到清靜了許多……雖然還有海風在耳邊呼嘯,雨水打得沙灘“唰唰”直響,但比起在海里與海浪搏鬥顯然要好得多了。
許雲看了看四周,只有三個探照燈在做象徵意義的旋轉……那其實就是用來嚇唬人的,因為探照燈在這雨幕中根本就起不了什麼作用。
許雲小心的調整了訊號燈的方向,朝後發了一個訊號,佐阿夫兵團計程車兵就按訓練時所做的那樣展開隊形並朝前爬去。
他們前進的速度很慢,一邊爬還一邊用軍刺斜插入海灘的沙土裡探測是否有地雷……所以走在每隊最前頭的人必須要有豐富的掃雷經驗而且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甚至還要具備在黑夜中排雷的能力,比如地雷過於密集實在無法從間隙中穿過,或者由於地形的限制必須從地雷上穿過的話,那就得實施排雷。
跟在後面的人則從登陸起點處將繫有軟繩的鐵針插到岸灘上,然後跟著前面往下放繩,每隔30米就把繩上已縛好的鐵針插到海灘上以固定住繩索不使之發生移動。
這麼做,是為了使後面跟上來的人能夠嚴格按照前面探過的路往前走而不致於走偏觸雷。
這個方法很管用,它使第一師的先頭部隊一千餘人成功的穿過了雷區潛伏在德軍工事前沿而沒有觸發一枚地雷,當然也沒有被德軍發現。
許雲潛伏的位置距離德軍很近,他甚至都可以聽到德軍交談的聲音,只可惜的是他聽不懂德語所以也不知道他們在說些什麼。
其它方向的登陸情況並沒有這麼幸運,金灘和劍灘都發生了觸雷事件,其中金灘還觸雷兩起。
不過幸運的是這些都沒有引起德軍的警惕:
登陸部隊事先都用毛巾綁著嘴,這樣就算觸雷受傷也不致於發出聲響……其實要發出聲響的機會並不多,因為在前沿探雷計程車兵都是頭趴在地上前進,地雷爆開時他們甚至都沒有發出聲音的機會。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風暴來臨時地雷被觸發是很平常的事,比如海浪的拍打,峭壁石頭的掉落,還有風暴帶來的樹枝從天而降等等,所以德軍對此都有些見怪不怪了,他們只是用探照燈朝聲音傳來的方向照了照……當然,探照燈除了能照到地雷爆炸時的煙霧外就什麼也看不到了。
司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