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強國之列,這使得許多愛國青年就覺得……同為亞洲國家的中國如果要強大的話,學習日本的改革之路或許是最佳選擇。
這些人裡包括李大釗、******、陳獨秀等,甚至在中國的戊戌變法裡都可以看到日本明治維新的影子,只不過這場變法是以失敗告終的。
從今天的眼光來看,複製或是學習日本的改革之路顯然是行不通的,因為中國與日本兩國的國情不同國際環境等都不一樣,所以中國必須要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有著中國特色的道路,這一點在現代得到了驗證。
但如果站在舊中國的那種環境下,國力孱弱、民不聊生、**橫行,國家飽受列強欺凌同時又內鬥不止……一大批愛國青年知道要使國家強大就必須要改革,但卻又不知道該怎麼改怎麼革,於是自然就會進行各種心急如焚的嘗試和探尋。
這“二柺子”也是其中一員,他在日本學習的是政治,原因是他認為想要改革的話就必須從政治制度方面入手。
但現實卻是殘酷的……沒有權力和軍隊的支援,政治無疑就是句空話。認識到這一點的“二柺子”就憤然棄筆從戎加入了軍隊。
此時的他已經是遠征軍的一名連長,因為精通日語所以負責審問日軍俘虜。
不一會兒兩名日軍俘虜就被幾個兵押了上來,“二柺子”一瘸一拐的來到張弛面前,叫了聲:“師座!”
“嗯!”張弛把之前的問題又問了一遍。
接著很快就得到日軍俘虜的答覆:“坑道里沒有準備沙袋,通氣孔大慨每個坑道有六、七個,深度幾米到十幾、二十米不等!”
聽到這些張弛就有些放心了,很明顯的一點是……日本人從中國戰場的“地道戰”裡學會了怎麼防火,但卻沒有學到怎麼防抽空空氣。
其實這一點也不能說日本人沒想到,而是他們以為……從坑道里能打出子彈,必要時甚至可以架起一挺機槍,於是就不需要太擔心會被抽空空氣。
但事實顯然不是這樣的。(未完待續。)
第二百九十三章 噴火坦克
“我們可以用火焰噴射器!”張弛說:“對著坑道口持續噴,把坑道里的空氣抽乾!”
“師座……”吳宇航有些為難的說道:“這辦法我們也試過,可是……坑道里頭有鬼子往外打槍,火焰噴射器在坑道外的時間不長……”
吳宇航說的張弛都懂,張弛做為新一師的師長,當然知道現在部隊裝備的這種m1型火焰噴射器的缺點,比如射程短、燃燒時間短、點火裝置不穩定等等。
射程短就意味著噴火兵必須儘可能的靠近目標……這個距離是20米,而要對付坑道就得更近些,因為只有這樣火焰才有可能儘可能的深入坑道內部,但這同時也意味著噴火兵很容易被敵人射殺。
燃燒時間短也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一個噴火兵冒著生命危險上來,扣動扳機“呼”的一下,僅僅幾秒鐘就沒油了,對敵人根本就造成不了多大的傷害。
最讓人受不了的還是點火裝置不穩定……m1型火焰噴射器的點火裝置是電池點火,也就是類似現代使用的液化器的點火方式,這種方式在美國國內測試是很穩定的,但問題是太平洋戰場是高溫、高溼、高鹽的氣候,電池很快就會被腐蝕而無法正常點火,於是就會出現空噴的現像,也就是噴出去的不是火而是油。
這使得噴火兵在戰場上往往得自帶一、兩個打火機,當出現空噴情況時就用打火機手動將那些燃油點燃。
不過這些問題張弛都有考慮到。
“咱們不是有坦克嗎?”張弛打斷吳宇航的話道:“有坦克還怕鬼子打槍?”
“啥?”聞言吳宇航不由愣住了:“可是坦克……這……坦克不會噴火啊!”
“坦克為啥不會噴火?”張弛反問:“把火焰噴射器搬到坦克上不就成了?”
聞言吳宇航不由張大了個嘴巴,好半晌才回答道:“師座,這……能行嗎?”
“不試試你怎麼知道能不能行?!”張弛一句話就頂了回去。
“哦……”吳宇航應了聲,當下就讓二柺子去找幾個人來了。
很快,吳宇航就在後方相對安全的地方開闢了一塊測試場地,再調來一輛“謝爾曼”坦克找來一個揹著火焰噴射器的防化兵就動手了。
首先是把坦克裡多餘的東西往外搬,以便能騰出更多的空間,比如炮彈、機槍、機槍子彈之類的……這些對於噴火坦克來說就是多餘的,於是炮手和裝填手也就可以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