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1 / 4)

小說:抗戰之中國遠征軍 作者:死磕

潤!這不但會為我們增加就業,還會為我們帶來技術優勢!”

張弛說的這些,實際上就是二戰後日本的發展模式……大戰後國家的經濟處於崩潰狀態,百姓能有口飯吃就算不錯了,當然不敢要求有多高的工資,於是人力成本十分低廉。

(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二章 提議

而資本家天生就是逐利的……尤其是美國的資本家,那時美國可以說是日本的太上皇,日本有這麼多廉價的勞動力為什麼不用呢?

於是紛紛將工廠搬到日本,或者就是出售相關技術讓日本代工,生產出的產品再運回美國供高大上的美國人享用,資本家則在其中牟取暴利。

當然,因為日本勤勞好學,所以很快就在被美國“利用”的過程中自己也掌握了相當多的技術並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創新,於是日本的工業一時十分繁榮,後來竟有超過美國的勢頭。

但結果是怎麼樣的就不用說了……日本是美國的小弟,美國怎麼可能讓小弟超過自己,於是一紙廣場協議就把日本打回了原形。

應該說,日本能崛起中國也是功不可沒:

先是有抗美援朝……由於日本距朝鮮很近,以美國為首的聯合**需要日本生產大量的軍需品和補給支援朝鮮戰爭,於是日本就得到了大批的訂單以及汽車、吉普車、坦克等相關技術。

接著就有美越戰爭,陷入越南泥潭的美國同樣需要日本生產軍需物資,這其中還包括韓國、臺灣……韓國總統朴正熙及臺灣的蔣經國就是在這時候抓住機會為美國代工,一邊賺錢一邊學習技術。

再接下來就是中國的改革開放。

要知道日本、韓國等,此時已經為美國代工一段時間對中國有相當的技術優勢和工業能力,中國一對外開外,那就相當於對外開放了一個龐大的市場……於是這幾個國家和地區個個都賺得盆滿滿一躍成為經濟騰飛的亞洲四小龍。

但是好景不長,隨著日本、韓國等地的生活水平提升其人力成本也在相應增加,而中國百姓卻窮得叮噹響人力成本低廉,再加上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就吸引全世界的資本家都到中國設廠投資……

當中國掌握了一定的技術後,亞洲四小龍相對中國的技術優勢就跟著消失了,以前滿街都是日本貨、韓國貨的時代也已經過去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的國產貨,也就是中國自己佔有了自己的市場,於是四小龍變成四小蟲就是註定的。

此時張弛就是打算以這種模式發展沖繩工業,而且張弛也很確定這個方向是正確的。

“可是……”粱參謀問道:“我們……又該怎麼開始呢?”

沒有人有這方面的相關經驗,所以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做……除了張弛。

“首先是發展基礎建設!”張弛說:“比如水、電、公路、鐵路、機場、港口、商船……想致富先修路嘛,這些是投資建廠的首要條件,否則就算我們有低廉的人力成本,工廠生產出來的產品也會因為基礎設施不足而導致成本增加!”

這一點,現代的中國是這麼做的,而印度則是個反例。

與中國相比,二戰後的印度有更好的條件,受英國殖民的印度擁有更完善的公路、鐵路和工業體系,但印度偏偏想一步登天,不發展基礎工業而發展不需要公路、鐵路的軟體業。

其結果就是:一天要停幾次電、公路狹窄擁擠,鐵路更是狀況頻發……任何一家工廠如果在印度設廠,都需要考慮比其它地方高得多的運營成本和運輸成本。

“其次是發展教育!”張弛接著說道:“教育看起來是賠錢買賣,但是,只有普遍提高百姓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才能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勞動力,否則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稍有些難度的活就幹不了,也就只能在家種田而無法利用了!”

改革開放後中國就是這麼做的,一句“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很快就展開了義務教育……學校裡讀的書看似沒用,什麼語文、數學等,真正在生活中能用到的有多少?!

似乎都沒用到!

但實際上,在學習的過程中卻時時刻刻培養著每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這使每一個勞動力在工作崗位上都能更快、更好的學會並完成自己的工作。

在這一點上印度又是個反例,種姓制度使這個國家把教育機會大多留給高種姓,低種姓和賤民則基本只能聽天由命……甚至有種說法,就是在印度只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不算文盲,但印度還是有一半的人屬於文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