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1 / 4)

,不停下腳步,瞬息萬變。有一句話說,沒有人會在同一個地方上岸兩次,因為河水和人自己都不斷地在改變方向。假使我們死了追求永恆的心,就永遠闖不出一番成績,實現不了夢想;所有的創造皆因對永恆的思慕而發生——否則我們根本無從美夢成真。我們如此這般過日子,彷彿手上的時間無限長,以為我們終將完成的目標指日可待,幻想中的永恆便成為推動我們完成任務的原動力。

最後是第四項挑戰,譬喻中的“離心力”。我們隨時準備改變自己,肯定所有的變革與新發展;拋掉熟悉的東西,把傳統與習俗扔到腦後;才到手的東西,立刻與之告別,一切都是過渡與過站。於是,我們必須不斷求新、求變,刻不容緩,絕不能逗留,迎接新事物,勇於嚐鮮,那些日積月累的規矩、義務和法律令人戰慄,喘不過氣來。死亡意味著消逝,生命停滯終結,我們飽受它的威脅。當我們不再追求變化,不再勇於嚐鮮,死守著舊有的東西,重複著他人的生命歷程,時間之河與四周的人、事、物將超過我們向前行,人我俱忘。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序言 戰勝恐懼,求得心靈和諧(4)

本書也介紹其他的矛盾,生命中不合理的要求:同時追求永恆與多變,因而要克服對消逝以及既定的規律與事實的恐懼。

根據上述,我們認識了四個恐懼的原型,整理如下:

一、害怕失去自我,避免與人來往;

二、害怕分離與寂寞,百般依賴他人;

三、害怕改變與消逝,死守著熟悉的事物;

四、害怕既定的事實與前後一致的態度,專斷自為。

所有其他的恐懼都是由這四種原型衍生出來,也都與這四種和人類存在息息相關、互補也互為矛盾的動力有關:保持自我與孤絕疏離,與此相反的是把自己交出去以及歸屬感;此外,追求永恆與安全,與此相反的是追求多變與風險。追求什麼,我們就會對那些反方向的東西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但宇宙執行的規律卻告訴我們,唯有互相矛盾的動力彼此勢均力敵,天體才會井然有序。這裡所謂的均衡並非統計學上的計算,也不是說一定要達成什麼目標,而是一種內心源源不絕的創造力。

除此之外,我們要知道,每一種恐懼及其強度都與我們與生俱來的性情,即遺傳,以及我們成長的環境有密切的關聯;換言之,與我們的身心狀態和個人經歷都脫離不了干係。內心有著怎樣的恐懼情結,必定有一個形成的背景,由此可看出童年所佔的比重。每個人的恐懼都染有性情以及環境影響的色彩,我們害怕的,別人往往難以感同身受;他人視為理所當然者,在我們卻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性情與環境,家庭與社會,都有可能成為培養恐懼的溫床。成長過程中不曾受到干擾的健康的人,一般來說知道如何與恐懼共處,甚至戰勝之。而受過干擾,必須忍受的恐懼巨大又頻繁,則恐懼原型將攻佔此人的心靈。

害怕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或持續的時間很長,會造成一種負擔,也是一種病態。最嚴重者,是童年時盤踞心頭的恐懼,因為幼兒尚未具備反擊的能力。力道強、時間長以及超齡的恐懼,往往難以消化,會造成兒童的成長停滯不前,甚至退化,行為幼稚,相繼出現其他症狀。一個孩童太早體會到太多的恐懼,稚弱的他無力面對一波又一波的恐懼浪頭,必須仰賴外界的協助,如果外援無著,他孤獨地被巨大的恐懼感所淹沒,會造成人格創傷。

在成人方面,參與戰爭、被俘、面臨性命交關時刻、遭遇自然災害、心靈上受到打擊等,凡是跨越忍耐極限,使人陷入驚惶失措,神經質反應的經歷,都會成為恐懼的溫床。與兒童相比,成人反擊和尋求對策的可能性大得多:他會捍衛自己,全盤考慮然後知道是什麼引起他恐慌,明白恐懼因何而來,能夠把心中的感受說出來並獲得別人的理解與援助,也有能力估量眼前的威脅到底有多大。孩童可不具備這些能力,越是弱小,越容易成為恐懼的獵物。他們毫無招架能力,不知道要忍耐多久,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

本書要探討這四種恐懼,從另一角度來看,假使我們放棄基本動力中的任何一種,就會失衡,把我們導向其中一種人格。我們將逐步介紹每一種人格,並且詳述每個人個性中,或多或少的傾向。若明顯地偏向某一種人格型別,表示與幼年的發展有很大的關係;而一個活在這四種基本動力中,處處和諧均衡的人,就能夠遠離四大恐懼原型。

一開始這四種人格只是有些微的偏向,若片面性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