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已隱隱透著幾份無奈。
十一娘很是意外。
第一個?難道這件事徐令宜連太夫人也沒有商量?
又好奇皇長子妃的人選為什麼解了徐令宜這幾個月以來的困惑。
可想到徐令宜的所作所為,她不由強壓下心底的狐惑,側臉朝窗外望去。
而徐令宜看見妻子一副拒絕聽他解釋的樣子,不由苦笑,起身坐到了十一孃的身邊。
“默言,有些事,你不清楚。”徐令宜神色微凝,“徐家是公卿之家,走的是蔭恩。諭哥是庶子,以後爵位與他無緣。偏生我為家族安危三次拒絕了皇上的封賞……”說到這時,他語氣一頓,“斷了諭哥兒的前程。做為永平侯,我無愧列祖列宗。可做為父親,我卻虧欠諭哥良多。”
十一娘漸漸有些明白。
“我總得為這孩子找條出路。”徐令宜語氣有些唏噓,“好在他還算聰慧,與其讓他像五弟那樣無所作為地等到我晚年為他求個蔭恩,還不如讓他試試走科舉入仕。何況他沒有五弟那樣的根基,與他不能相比……這樣一來,他們兄弟各有各的路,也許能更親熱一些。”
十一娘吃驚地望著徐令宜。
徐家的子弟不是不走科舉入仕的嗎?當年三爺不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考了個秀才就沒再下場的嗎?
“此一時彼一時。”徐令宜見妻子臉上少了幾份清冷,語氣更是柔和,“之前我雖然有這想法,卻沒有這樣的機會。這次我見到項大人,發現他比從前更加務實、幹練。只要他不出什麼大錯,再有個十幾二十年,封疆大吏指日可侍,如果運氣好一點,入閣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你也知道。我們既是公卿又是外戚,我又是帶過兵打過勝仗的人。尋常人沾了一頭都要被人眼紅,何況我們家三樣佔盡。諭哥走蔭恩的路子還好說,憑我的餘威,故交的情份,軍中多多少少要給幾份顏面。可要是走科舉的路子,他的出身反而成為被那些清流攻訐、同僚排斥的原因,不受我連累就是好的。”說到這裡,他微微嘆了口氣。
十一娘默然。
御史最喜歡彈劾外戚和公卿。
在他們眼裡,外戚能享受國家奉養,全是“一人道師雞犬升天”的原因,公卿則是一群靠著祖宗餘恩浪費國家糧食的蛀蟲──他們對得道之人尊敬,對開國功臣尊崇,可對於跟得道之人昇天的雞犬、早已沒有了祖先崢骨的紈絝子弟卻沒有客氣的道理。偏偏這些人還比你的官大,享受的權利比你多,不免讓人那些經過十年寒窗苦才有了今天計程車大夫們心中不喜,要時時找這些人的錯誤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