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裡不同層次的矛盾很多,比如速度和風險、規模和效率、團隊與個人、長期與短期、質量和成本、約束與激勵、放權與集中……企業是所有矛盾的統一體,而戰略和執行是企業裡面最普遍、最深刻、最長期的矛盾,是永遠不斷碰撞的東西。
“偶然之間想到這麼一句話,‘Visionwithoutexecutionisahallucination。’(沒有行動就是海市蜃樓。)是愛迪生說的。如果愛迪生再活100年,世界會變化更大。他的想法很多,但是如果沒有execution(行動),那就是海市蜃樓。集團也好,業務單元也好,如果我們不把戰略和執行聯絡起來,那我們只是編了一個故事罷了。”
應當說,辯證地對待戰略和執行,它們的相互碰撞才能產生很好的工作結果。同樣,針對具體的財務工作,也需要用戰略和執行間的辯證思維來工作。
寧高寧希望把預算變成戰略思考的過程,而不是“湊數”;希望把預算變成一個自身進步的工作計劃,而不是往上交的“作業”。預算怎麼做?寧高寧說應該有個預算的理論和方法,“預算是管理團隊共同的工作,不是某一個人的工作,更不是財務部門的工作。財務部門無非就是把大家提供的資料用財務方式寫出來罷了。做預算最怕的就是沒有引起我們對行業的真正思考,即使完成了指標,也是在一個無為之中,或者不是按我們的方向主動去完成的,不能主動建立我們的產業,建立我們的戰略和行業地位。如果為了追求某一年的短期預算,把行業地位忽視了,我們就很可能錯失發展的機遇,再也發展不起來了。”
因此,寧高寧希望經理人們用戰略性的思維分析問題。他說:我們這個行業5年以後變成什麼樣?應該把預算當成工具,而不是把預算當成束縛,當成與公司的一個談判過程。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一部分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四章(1)
經理人與領導力論:
中糧的未來一定是從此開始的
定義經理人
企業的未來一定是從職業經理人開始的
任何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團隊尤其是經理人能有一種職業精神和素養,也就是說真正做到你的職位賦予你的責權利。按照古語的說法就是為人謀要忠。這就需要經理人首先要有一種職業的觀念,要有一種職業使命。但僅僅做到這個層面還不夠,還需要將自身的職業使命與自身的人生定位有機地聯絡在一起。
“富潤屋、德潤身”的同時,還要做到“責任潤心”。這裡所說的“責任”就是既要對自己負責又要對企業負責,而對自己負責,其實也就真正做到了對企業負責。正像寧高寧表述的那樣,“如果我們的職業經理人和企業的使命融為一體,對企業感情肯定特別深,職業就不只是一個職業,就變成了一個事業,企業對你做什麼你都不會去想離開這裡。當你的情感和你的公司有了聯絡以後,你就感到了一種昇華,公司就成了自己事業的一部分,你就會比較輕鬆地生活在一個我們約定好的生活環境裡面。這是比較重要的。”
因此,經理人的定位很是關鍵。通常來講,一說到職業經理人的定位就無可爭議地與“專業性”、“忠誠度”、“責任心”等聯絡在一起。但習慣於哲學思辨的寧高寧,在看待職業經理人的定位這個問題上,首先持的一個態度就是要有“精神定位”。他在2000年5月還掌舵華潤集團的時候就說過,職業經理人的精神定位首先來自於對現實世界的充分認識和文化素養的不斷積累,這是紮實的從今天開始的態度。
寧高寧說:“我們面對一個不斷變化的外部和內部環境,我們的職業定位穩定了,我們才可以不斷地適應新環境,並努力去創造一個完善這一職業發展的環境。”
如何做一個成功的職業經理人,首先應該有一種對自我的認知。如果能夠真正瞭解在市場大環境下的經理人角色,那麼做起經理人來會有更多的坦誠和專業。這是任何企業家都希望自己的經理人團隊所要達到的一個目標。寧高寧自然也不例外。
關於人對自我的認知,寧高寧早在2001年發表在當時的華潤創業內部刊物《創業論語》上的一篇小品文裡這樣寫道:“自知是很難的一件事,完全自知是不可能的一件事,難怪前人講人貴有自知之明。自知的程度如何,是一個悟性和閱歷的結果,自知可能就是今天所說的情商,有自知才有自信,才有自律,才有自我解嘲的幽默。一個人,可能只有在他的自我感覺與大眾感覺接近的時候才會不使人難過,自己也有樂趣。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