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奇特的事情。美索不達米亞文明﹑希臘文明和羅馬文明裡都沒有過休息日這樣的事情。即使偶爾有休息,也是在鎮上的神殿舉行祭禮或是個人舉行慶祝宴會的時候。在那種環境中,猶太人還是遵守著他們一週休息一天的習慣。這種休息日的制度即使是在一個猶太人皈依了其它教派後還得到遵守,這也可能是他們遭到迫害的原因之一吧。 如果說猶太人在休息日什麼也不幹,也不盡然。他們只是在這一天停止一切的商業活動。從另一層意思上講,休息日也是勞動日。就是說使用大腦的勞動。他們早上八點就出去做禮拜,一直到中午。他們用希伯來語誦讀祈禱文,傾聽《聖經》的教誨。拉比們會講述那些平時接觸不到的深邃的思想,讓人們心智一片光明。回到家後,猶太人一家其樂融融地吃過午飯,很快就午睡了。四點左右,他們會在自家或是猶太教會堂和朋友或是拉比們一起交流,研究《塔木德經》和《聖經》。午睡和研究的順序顛倒過來也沒有關係,但一定要研究,因為這是猶太律法規定的義務。 如果休息日裡沒有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好,那恐怕就很難實現真正意義上心靈與身體的改善。人的意識都是連續性的,如果休息日沒有過好,在潛意識裡面,依然充斥著以前的“電波”。這就好像是收音機和電視的音量調至靜音後,它們的頻道還是沒有改變。所以,重要的是切換頻道。因此,一定要在休息日裡將自己從世俗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完全沉浸在另一種世界裡面。在這種世界裡,猶太人得到了他們思想和靈感的源泉。巴歇爾這樣訓誡他的弟子: “長時間學習的時候,要每隔一小時休息一下,讓你的心面向無窮無盡的世界” 如果找不到無窮無盡這個主題,選擇高山﹑河流﹑天空或雲彩也可以。總之,讓自己的心貼近那些和世俗完全沒有關係的事物。如果我們能從中領略大自然的美與力量,那新的靈感就會出現。  
猶太人的歷史教育
猶太人將自己稱為“記憶的民族”。亞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隸生活,先知的言行,賢人的智慧,民族的歷史﹑與聖城耶路撒冷的關係,猶太人靠著“記憶”將這些繼承下來,並告訴子孫過去所發生的一切。說猶太人是“記憶的民族”,是為了表示他們記憶和繼承歷史的遺產。在這些記憶中,不光有民族的偉業和光榮,還有那些迫害﹑離散﹑痛苦和失敗。猶太人透過記憶,將這些痛苦和教訓世代相傳,以警後人。 歷史其實就是一個民族烙印的記錄。猶太人認真記憶民族歷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透過這個方式,讓離散於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認識到猶太人的一體性。但是,歷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對人格的全方位啟發,這一點猶太人也是相當認同的。所以,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教育不僅是強調光榮的歷史,還要正視歷史中的失敗﹑挫折﹑迫害和沒落,從中進行反省,取得教訓。在這層意義上,猶太人試圖將教育定義為“痛苦的教育”。他們不但告訴孩子們人生有喜悅和幸福,更告訴他們人生會有黑暗和失意。 普陵節(也稱普珥節)就是每到二或三月舉行的化裝遊行。在古代,成為王妃的猶太人以斯帖曾經不惜一切地拯救過猶太人的生命。這個節日就是為了紀念這段歷史。 在普陵節上,人們要吹笛﹑敲鐘,孩子和大人們都化裝上街遊行。在進行這個愉快的遊行之前,孩子們必須學習這個節日的由來。以斯帖曾經捨身向國王通報屠殺猶太人的陰謀,結果陰謀的主犯被處決,猶太人在千鈞一髮之際保住了生命。表達猶太人的感謝之情就是普陵節的主旨所在。 在每年的十二月,有歷時八天的獻殿節。在古代,為了反抗希臘的暴政,馬喀比派舉行起義,恢復了猶太人自治。這個節日就是為了紀念這次起義而設的。在這個節日裡,人們要就耶路撒冷神殿遭褻瀆和猶太人的信仰自由遭剝奪的歷史進行學習。 還有,在二千年以前,希臘軍隊親手破壞了耶路撒冷神殿。為了紀念這次事件,每年八月猶太人都會回顧歷史,實行一天的絕食,祈禱神殿的再建。 另外,還有西班牙的猶太人遭流放,猶太人遭基督教徒的彈壓,被徵收苛捐雜稅,一直到法西斯的大屠殺,不管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關,猶太人都會調查清楚,詳細地記載和記憶。 猶太人選擇的使命就是不再讓這些悲慘的歷史重演。過去的苦痛就是將來的教訓,所以,猶太人會把這種使命傳於下一代,告訴他們:對人生不能採取安逸的態度;對民族﹑對世界都要有責任感;學習歷史不應該只停留在過去,還要對未來敞開自己的胸懷。  
體驗重於知識
一個民族擁有自己的歷史,一個人同樣也擁有自己的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