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制下,毛澤東與黨內同僚的關係具有雙重性質。毛與劉少奇、周恩來等人既是同事關係,毛也是其同僚們的領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與他的黨內高階同僚的關係,逐步從雙重性質過渡到單一性質。毛漸漸不再是領導集體中的成員之一,而是自然而然地成為劉少奇等人的領袖。歷史上因共同對付黨內留蘇派和所謂「經驗主義者」,毛、劉曾有過的親密合作關係,使得劉少奇比其它領導人多一份「特權」,即只有劉少奇可以個別向毛澤東表達和轉述對某些敏感問題的不同看法。但是,這僅是「習慣法」,而非「成文法」。它完全取決於劉少奇有無表達和轉述的意願,以及毛澤東有無傾聽的興致。因此,劉少奇雖位居中共領導人排行榜的第二位,但與排行第三的周恩來仍同處一個地位,劉少奇雖距毛澤東僅一步之遙,但兩人的地位、權力、權威則有天壤之別。
劉少奇得以身居中共第二號人物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在清除黨內留蘇派的鬥爭中,以及在確立毛澤東在中共黨內領袖地位的過程中,曾給予毛巨大支援。作為對劉少奇支援和合作的「回報」,毛澤東一度授予劉少奇領導黨的組織系統的權力。1944年,劉少奇的老部下彭真接替陳雲任中央組織部部長,次年,原北方局幹部安子文被調入中組部主持日常工作'7'。然而,中共幹部來自四面八方,黨內歷史上「山頭」林立,人際因素複雜交錯,毛澤東在放手劉少奇涉足中共組織工作的同時,也採取了一些制衡措施。1950年以前,由任弼時代表中央書記處指導中組部,1954年後,鄧小平又接替了任弼時原先的職責。在1956年安子文任中組部部長以前,饒漱石、鄧小平都先後執掌過中組部。張鼎丞、馬明方也曾以中組部副部長的身分相繼主持中組部的日常工作,因此劉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