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3 / 4)

術品而非亂石。我11歲那年的某個週六,我們四個人帶上乾糧,從李牌後方的山腳出發,穿越繁茂的油菜地,山腰的墳地,而後沿著東線向西行進,最後取道蛇龍哇下山。西邊的山腰上有山澗,有小深潭,清澈見底,有很小很小的魚蝦,我們俗稱的“魚秧”,秧者,應該和水稻的秧苗一個意思吧,有大片大片的杏林,輕輕跳躍隨手摘下幾個,還有從高處流下的溪水,我稱之為瀑布。這些便成為我對大石嶺永恆的回憶。當時的我,喜歡意氣用事,所以用自己身上戴著的刺紮上了最好的朋友,原因早已沉入記憶的深海,但不歡而散卻是我永遠無法彌補的罪過。

8年時間沒有再次登上棺材石嶺,幸好的是,99年搬進新房,我的房間正好面對它,總喜歡在南方慣有的梅雨季節,坐在窗前,看迷霧中的大石嶺,還有夏日裡當雷雨來臨,不遠處的閃電在昏暗的天空,就像是劈在山頂般的壯觀……還有幾次,熊熊的森林大火,其實,大石嶺的規模,遠遠不能稱之為森林……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夢境、回憶以及其他(四)

唯一成為我噩夢素材的也許就是老家的那座海拔估計就幾十米的小山。夏日的正午,財寶山西邊山腳下,頭頂的太陽比任何時候都要毒辣,外面沒有一個行人,周圍是很深的作物,三三兩兩散亂的棺材,死一般的沉寂,知了刺耳的哀鳴。就這樣一副靜態的畫面,卻讓我在睡夢中驚出一聲冷汗。而這片區域,確確實實在老家那邊,是夏日中午絕對的禁區。我當然不知道是否真的會有不乾淨的東西出現,但僅僅這樣一個夢,讓我真實的體驗了那種毛骨悚然的情境,那種無助的煎熬,卻遠遠比所謂的不乾淨的東西恐怖的多。然而奇怪的是,到了深夜,這兒卻可以解禁成為趕路人取道的捷徑,這個是我到現在還沒有鬧明白的事情。所以我覺得,人們對於這塊地域的恐懼,很大程度上並非傳說中的鬼怪,而更多的是一種人類本身心靈上的依賴,沒有支援,總會發虛。而這兒的很多山蒙上恐怖色彩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遍佈山中的棺材,裝著逝去人的屍體。這是這兒的喪葬風俗,起源於古時的三年守靈,所以這邊有人過世,都是先把棺材露天放在野外三年的時間,用水泥磚搭起一個小棚遮風擋雨。所以,上山的路上,總不時會經過一兩個搭著雨布的木棺。曾經害怕過很長一段時間,不過習慣了,便不覺得什麼了。三年過後,便要下葬入土為安,下葬之前,會開棺讓親人見最後一面,當然那個時候,剩下的只是一堆白骨。我7歲那年見過這樣的場面,看到的是最愛我的奶奶,奶奶離世時我4歲不到,記不清奶奶的一點模樣,然而當我能記事看到奶奶的時候,卻只是黑色壽衣下的骷髏,或者將來我的人生會有更多的遺憾,但是,記不清最愛我還有我最愛的奶奶將是我走完人生之時留下的最大的遺憾。每每走在正對山腰的大壩上,面對著遠處黃土堆起來的奶奶安睡的墳墓,總有想落淚的感覺,十幾年過去了,曾經沒有發洩的傷痛沉澱在心底,隨時間加深……

還有新陳的山,那條小溪裡有多少兒時的回憶,從水庫裡流出的河水,不是會有半個手掌大的魚鱗,曾讓我驚異;清澈河水裡的石塊下巴掌大的螃蟹,一摁住殼就只能空揮舞著招搖的鐵鉗;用廢舊的蚊帳做的捕蝦工具,一籃一籃的蝦米;水庫邊上小山坡上的沙地,摳出小洞能挖出一種叫“小地龍”的小蟲;夜裡怪叫的貓頭鷹、美麗的野雞、在閏土裡讀過的獾子;黃昏裡託著下巴聽外婆講曾經的豺豹;偷偷爬上挖沙的車子,躺在溼軟的沙礫上;在某日中午,和表姐們偷偷爬上很高的蜈蚣山,在懸崖峭壁探討不知真假的神話……

這一切的一切,都在發展迅速的經濟浪潮中永遠成為過去,外公外婆的相繼離世之後,也再很少踏進那迷離的群山,而不多的造訪,每一次卻都是不同的光景,河流上游造起了一座水廠,曾經的河道此刻被踏平成普通的小路,山上的雜草沒過人頭,大多數的人都已搬出去,破敗的瓦房,攔住路的竹林……

曾經的真實,現在,卻只能是極度疲乏後的一段溫馨小夢……呵呵,夢鄉,也是一個不錯的港灣……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過橋米線

一、過橋米線

緣於《過橋》,源於過橋米線。

蒙自,湖心亭,淚光,濛濛雨,油傘……

一年前的這個時候,坐在西門外的雲南過橋米線的小館子裡,抬頭看著牆壁周圍貼著的關於過橋米線的雲南鄉土傳說,我只是覺得很有感覺,那個時候的我就覺得,真正的過橋米線應該就是那樣,在磅礴的大雨裡走來,溼漉漉的雨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