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蘇茜持有另外的3%。為了得到伯克希爾公司以及藍籌公司的下屬機構,巴菲特投入了1540萬美元。這相當於每股伯克希爾股票價值為32。45美元,這也是巴菲特願意注入的最大資金。對這幅油畫的任何進一步的修飾——即伯克希爾股票價值的提高,以及巴菲特財商的增加——都將從每股32。45美元的投資中,以及他對這項投資所作的一切努力中源源不斷地湧出。
10回到華盛頓
當沃倫。巴菲特從天而降出現在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公司裡時,她便進入了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時期。她的父親曾在1933年買下了瀕臨破產的《華盛頓郵報》,當時,它在一個擁有5家報紙的城市裡排行最末。她那位才華橫溢,但最終神智紊亂的丈夫對著自己的太陽穴摳動板機之後,凱瑟琳在1963年接管了控制權。格雷厄姆並沒有像別人面對這種意外時感到手足無措,她最多也只對這件事表示了一點同情。作為尤金。邁耶的女兒,格雷厄姆生活在一個富裕家庭特有的孤獨寂寞中。母親是位金融及政治家,又是聯邦儲備委員會的第一把手,同時也是一位既世故又冷漠的母親。她在一個由大量女家庭教師和私立學校構成的世界中成長起來,習慣了從母親的私人秘書那裡收到回信。在很年輕的時候,格雷厄姆就在作新聞記者,但是她從來沒有想到家族的報業將由她來掌管。結婚以後,她便把精力都放在營造自己的家庭上了。
在被推上權力的高位時,她顯得既害羞、忸怩,又非常自卑,她的男性同事都對她畢恭畢敬,而格雷厄姆自己在一次採訪中稱,在現有社會的執行方式下,“一個男人比女人更適合於這項工作。”她只希望做一名中層管理人員。實際上,責任可以是一劑補藥。在當時,《郵報》是一家洋溢著智慧但略有些狹隘的報紙。格雷厄姆聘用本傑朋。希拉德利,《新聞週刊》的華盛頓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