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也使它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巴菲特與國家償金公司的經理們見面只說了一句話,“談談壞訊息吧。”但不管他們怎麼努力,保險商們總是過於樂觀地估計自己的損失。
1982年巴菲特承認了自己在此業務上的失敗,他請36歲的前麥肯錫公司的顧問,已在伯克希爾工作了幾年的麥克。戈德博格來管理保險業,戈德博格在巴菲特手下乾的時間不長,他的辦公室就在凱威特廣場巴菲特的隔壁。如果還有人能在這利他的領域裡幹出點名堂來,那就是戈德伯格。他說巴菲特要的是個“忘我的人”,他正合適。
他是個瘦瘦的紐約人,非常熱心,常使人聯想起伍迪。艾倫。有位同事說如果戈德博格的智商有180的話,誰也不會覺得奇怪。他是布朗克斯理科中學的優秀畢業生,才華一直被別人淹沒。巴菲特認為,他的價值在於對風險比他還敏感。戈德博格除工作外什麼也不關心,他的車破爛不堪,有次把他的外衣都掛壞了。當時他的薪水是200萬美元,他和他的妻子尚未生養小孩,住在離巴菲特家不遠的一套兩戶同住的房子裡。但他與巴菲特不常來往。
他們的關係一直不錯,巴菲特常找他談論一些數學問題, (總是巴菲特去他的辦公室,這樣巴菲特可以隨時離開。)戈德博格也偶爾拿著些政策去徵求他的同意。但巴菲特明確表示不想回答很多問題,他只是指出個方向而已。
伯克希爾除了保險外,最喜歡的業務是“再保險”。這其實是個大銷售業務。與向家庭和司機承擔幾千個保險不同,再保險是買其他保險公司的投保,分擔它們的部分風險。這是典型的“長尾巴”業務,因為不知什麼時候才會有人索賠。這樣再保險公司可以把保險金長期投資於預備金,只到最後一刻才知道它的贏利或損失是多少,因此許多再保險公司過分樂觀也就不足為奇了。巴菲特十分巧妙地形容道:
基本上每天一大早就能接到報告贏利若干的好訊息,幾乎聽不到有損失的情況。它給人的感覺就像天真的人第一次獲得信用卡那樣快樂。
競爭是一直存在的。巴菲特認為,增加保險量與一般的商品不一樣,它只需承保人籤個名就行了。因此當保險費升高時就會有許多新的保險公司加盟。這常常會引發週期性的降價。80年代的前5年就是這樣,保險費一直不夠高。但巴菲特對這種衰退的反應與眾不同。
他喜歡把這項業務與撲克牌聯絡在一起,這樣在考慮具體付款時就形象得多。每兩年他就要和湯姆。默菲、查理。芒格和別的一些朋友到加州的水晶海灘去打高爾夫球或橋牌。他們常賭點什麼。80年代初有一年GEICO的董事長傑克。伯恩出了一個新花樣。他說如果那個週末有人能一桿進洞他願輸1萬美元,否則別人給他11美元。人人都躍躍欲試,只有巴菲特冷靜地算了一下,說與這種可能性比11美元太高了。朋友們都不敢相信這個億萬富翁會這麼摳門,他們都嘲笑他。巴菲特也笑了,說他算11美元的賭注就像算1100萬那麼認真。他的錢包總是鎖得緊緊的。
在保險上他也是如此。當別的公司為保住市場份額而紛紛降低保險費時,巴菲特認識到這其實是在碰運氣。他和戈德博格不願照做。1980~1984年,他們寧可讓收入從1億8500萬美元降到1億3400萬。如果某一行不再賺錢了,巴菲特就退出這一行。他在1982年寫道,總有一天那些保險公司會受不了虧損而退出的,他只要等著就行了。
很自然有人會問為什麼別的保險公司不採取巴菲特這種措施。因為他們的股東和經理們接受的教育一直是“穩定”增長,放棄是與這種精神不符的。
伯克希爾的保險公司則沒有這種壓力, (他沒什麼“保險文化”。)紐約分公司的經理康斯坦丁。伊渥達農說當他制定政策時,他很清楚地顧及“巴菲特的支票本”,這就避免了去碰運氣。
到1985年,保險市場果然變了。業界遭受了巨大損失;腰包告罄了,許多公司不得不縮小承保範圍。承保能力,用巴菲特的措辭就是,“一種判斷而不是具體的因素。”在1985年,許多公司的“判斷”和資金都一落千丈,於是保險金又扶搖直上了。
巴菲特現在可以從以前的保守行動中獲取雙倍的利益了。大的商品客戶認識到一個沒錢的保險公司的承諾其實毫無保險可言。他們要的是服務質量;而伯克希爾的資金是其他公司平均水平的6倍,他的平衡表也是全國最棒的。因此,當伯克希爾給了一個有吸引力的價格之後,它的顧客絡繹不絕。
1985年中期,巴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