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的生平,戰事等一一給我翻閱。
一日,我和胡先生依舊在書房授課,講至平西王吳三桂降清一節時,我思慮良久,還是問道:“先生,照咱們漢人的說法,吳三桂開關清清,無疑是漢奸之舉了?”
胡宮山聞言一楞,放下手中書卷,深邃的目光注視著我,淡淡道:“格格以為如何?”
我沉吟著,字斟句酌道:“我與先生均是漢人,明末政治腐敗,宦官當政,百姓苦不堪言,結束它確是眾望所歸,可明朝到底待吳三桂不薄,僅僅為了一己之私,背君叛祖,無甚骨氣,確為人之所不齒。”
胡宮山亦不多做評論,只望著窗外道:“這一切後世自有評論,你我身在當朝,不便妄下斷語。”
我明白他的顧慮,此時我與他的這番談話已實屬大不敬,若再深究下去,確為不妥,忽又想起什麼,慌忙問道:“那我父王呢?後世又將如何評論他呢?”
胡宮山安撫的一笑,溫言道:“待我細細為你講來。在一定意義上來講,孔王爺在歸順大清之前,不屬於任何朝廷,孔王爺最早投身與明朝軍隊,在遼東抵禦後金,節節敗退之後因恐朝廷追究,帶著弟兄們逃到皮島,投靠了毛文龍,崇禎初年,袁崇煥殺死毛文龍,孔王爺是個講義氣的人,在毛文龍死後不久就帶著部下離開皮島,最初沒有人敢收留這個不願接受編制的隊伍,後來還是登萊巡撫孫元化收留了孔王爺等人,孫元化善治大炮。崇禎五年,太宗圍攻大淩河,孔王爺奉命援助大淩河守軍,在行至新城之時,因連日奔波,又無銀餉和米糧後繼,士兵餓死大半,一些士兵就殺死了一家豪門大戶的雞鴨充飢,地方官員上報對孔王爺的部隊進行血腥鎮壓,命他交出偷吃計程車兵處以極刑,這些士兵皆是跟隨你父親九死一生的兄弟,為了幾隻雞鴨受到如此侮辱,孔王爺奮力抵抗不從,官兵對部隊進行了圍剿,孔王爺無奈之下帶著仿西洋大炮歸順後金,接受編制,由此被封親王,鎮守廣西。”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