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1 / 4)

儘管當時聯邦德國購買了美國的國債,但聯邦德國主要關心的不是美元,而是歐洲1979年設立的歐洲貨幣體系(European Monetary System,簡稱EMS),聯邦德國是EMS的積極倡導者和推動者,該體系成立的目的是協調歐洲各國的匯率政策,在歐洲內部建立相對穩定的匯率機制。透過各國政府的協調合作,使EMS成員國之間的匯率維持在上下的幅度內小幅波動,其中義大利里拉除外,里拉可在上下6%的限度內波動。由於美元的大幅度振盪將對EMS穩定帶來危害,所以聯邦德國同意向美國提供有限資金維持美元的穩定性。

但聯邦德國並不支援美國卡特政府重振美元的政策,不願為美國提供大量的資金,使美聯儲最後不得不減少貨幣供給量,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這直接導致了卡特政府時的經濟不景氣,也助成了里根政府的上臺。

里根政府知道,歐洲人在趁美元地位動盪不穩的關鍵時刻忙於建立他們自己的貨幣體系,所以里根政府是不可能要求歐洲人為其鉅額財政赤字買單。

因此,里根政府只有依靠吸引日本的資金來購買美國的中、長期國債。

為吸引國際資本,特別是日本投資資金,里根政府實施了“高利率”與“強勢美元”的政策。高利率政策以高利益為誘餌吸引日本大量的機構和個人的投資資本,強勢美元政策足以穩定日本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

里根政府的這一系列以吸引國際資本為主要目標的政策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在高利率和不斷走強的美元的雙重誘惑下,日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的資金如潮水般大量湧入美國,購買美國政府發行的中、長期國債。1976年,日本購買美國國債總額為億美元,10年後的1986年4月達到了138億美元。日本1985年一年對外投資額為818億美元,其中535億美元是對美國債券的投資,特別是對美國中、長期國債的投資。

從純粹的資本投資角度來說,日本對美國國債的投資是一種很好的投資策略,在1980年—1985年期間,美國的利率一直高於日本的利率。同時,美元又一直保持強勢。因而,在此期間投資美國國債對日本來說是一項收益率非常高的投資選擇,既獲得了美國的高利率,又可從美元升值中賺錢,雙重的收益使美國國債投資特別受到日本投資者的歡迎。

日本國際政治問題專家吉爾平教授在其論著《國際關係中的政治經濟學》一書中寫到:“沒有日本向美國的資本流動,就絕不會有里根政府一邊減稅刺激經濟,一邊進行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擴充。里根政府為了使與經濟和國防有關的政策都能取得成功,利用了來自日本的資金。”。

高利率與強勢美元的政策極大地打擊了美國的製造業和出口企業。美元的升值導致在1980年—1984年期間美國實際淨出口急劇下降,在這四年間,美國實際淨出口下降了1650億美元(按1984年價格計算)。許多具有國際貿易背景的企業因此受到了慘重的打擊。

與此同時,在1980年—1984年期間,美國的經常專案赤字也逐年增加,到1984年已高達1000億美元。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許多製造業大企業、國會議員等相關利益集團強烈要求里根政府幹預外匯市場,讓美元貶值,以挽救日益蕭條的美國製造業。許多經濟學家也從產業空洞化將危及美國的長遠發展為由,要求政府改變強勢美元的政策。

但里根政府沒有理會這些呼籲和要求。因為里根政府知道:最大限度地吸引國際資本,特別是日本資本流入美國才最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利益。

由於大量國際資本(主要是日本資本)持續流入美國,彌補了美國不斷增加的貿易和服務專案赤字,美國的國際收支依然保持平衡。不僅如此,美國還有多餘的資金進行對外投資。

美國經濟在1981年—1984年的里根第一任總統期間持續增長,繁花似錦。美國人什麼都不用做,依然可以過著富裕、悠閒的生活,強勢美元使進口產品非常便宜,美國人在口袋裡揣點美元就可以在全世界盡情地揮霍。美國人對里根非常滿意,覺得他雖然不是經濟專業出身,但在治理國家經濟方面很有一套,於是在1984年11月繼續選他做美國的總統。

加速日本金融自由化和國際化的改革

80年代初,日本金融體制還是一個封閉的和充滿限制的體系,眾多的法律和政策把日本國內金融市場和國外金融市場分割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