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上最大的地主陳地主家要賣田了。
這訊息傳出來的時候虞憐家剛種完大麥不到天。這些天虞憐全歇家裡了, 不時給自己拉拉筋骨,做做瑜伽,緩解身上的痠痛感, 連陳氏老太太關起屋子來都跟她一塊學。
陳地主是這個鎮上十里八鄉最大的地主,他家土地幾乎在所有村落都有,譬如上邑村至少有三分一的土地都是陳地主家的,村民自己的地少得可憐, 或者乾脆沒有, 就跟地主佃租,六成給地主家,自個兒留四成,還得交稅。
所以村民才會日子過得苦哈哈, 平常豐年時候也僅夠吃喝, 一點銀兩都是省吃儉用下來拿去賣得來的。若是遇上年景不好的時候,一年就白乾了,興許還要倒欠地主家租子和稅,簡直就是大冤種。
也就去年給虞憐家做工, 全村幾乎每戶都攢下一點銀子,加上去年算得上風調雨順, 沒鬧什麼天災, 這一年才稍稍好過起來。
按理來說,陳地主家土地這麼多,只要後輩不瞎揮霍, 基本一輩子衣食無憂, 在土地上躺贏了,既然如此,為什麼要賣地?
在農業生產力至上的社會, 土地才是普通階層人眼中寶貴的財富。
華三多笑道:“陳地主家兒子不爭氣,賭博欠了一屁股債,本來以為陳地主是要被這個敗家兒子給敗壞了,誰知道後面又傳出來,說陳地主的閨女被皇帝看上,有幸承寵現在成了才人。”
虞憐:“……”
雖說陳地主家中有點小錢,但在上層人眼中跟普通老百姓也沒多大區別,不過是一個鄉下地主,無品無階的平民,不說皇帝看不看得上,就是生得再貌美沒有那個渠道叫皇帝看見你也是白搭。
後來華三多說著自己從坊間聽來的小道訊息,虞憐才知道,原來陳地主的小女兒生得貌美膚白,便使勁力氣,花費銀兩人脈愣是把小閨女送到貴妃娘娘身邊當了個小宮女。
這個貴妃就是李襄的姐姐,汝陽侯府的嫡女。
小丫頭趁著貴妃有孕時勾搭了皇帝,爬上了皇帝的床。大概在皇帝眼中自己海鮮盛宴吃多了,偶爾也想嚐嚐清粥白菜,別有一番美感。
嘗完皇帝自個兒覺得滋味不錯,接連寵幸兩日,於是小丫頭一躍從宮女變成了才人,要知道在才人之前還有夫人等好幾個品級,也就是好幾級地跳。
於是陳地主家靠著閨女發達了,準備賣掉家產土地,舉家搬往京城,成為京城“新貴”。
虞憐:“這……”
首先李襄的貴妃姐姐是個明面冤種沒錯了,但不排除是因為自己有孕在身又即將臨盆,皇后那邊也鬥得緊,乾脆樹立個靶子,還能讓皇帝對自己多一份愧疚,她也不虧。
其次,才人才多大品?按照本朝後妃的品級,除去不入品級的,才人也不過是剛剛入門有了品級,也就是按品級算,倒數第二位,最低是美人。
這位陳才人想必在後宮中也不過是墊底的存在,陳地主一家著急慌忙地準備賣地投奔“寵妃”閨女,不嫌太快太急?
後宮隨便哪個妃子動動手腳,恐怕那位陳才人就得被剁吧剁吧了喂後花園的花兒,趕著全家一塊投胎呢?
但仔細想想一個鄉下小地主沒什麼眼界,一心只想跳躍階層,攀上京城的富貴氣,沒想那麼透澈,只想趕緊抓緊這個機會,倒也不難理解。
莫說是小地主,便是一些小官鉅富恐怕也很難抵擋住當皇帝“外戚”的誘惑。
這些都不幹虞憐的事,至多感慨一聲皇帝不愧是自古以來最渣的職業,再是原文中的男主也一樣,隨便一個女人就能搞上,屬實大玩家。
同時她也忽而意識到朝堂後宮的爭鬥越發的嚴峻緊迫,先前爹孃和李襄來信都有說過京城形勢,看來是真的,且情況比虞憐想象中的要嚴重得多。
最奇葩的是這位皇帝陛下難道沒有察覺他的朝堂後宮都快四分五裂了嗎?還有空在那玩女人?
還是他覺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玩帝王平衡術那套?
叫虞憐來看,那可拉倒吧,沒那份功力就老老實實治理國家,多給老百姓辦點實事,搞什麼帝王心術,早晚扯著□□。
她不免在心裡疑惑,這部小說其實到三皇子登基已經是結尾了,後邊結局的內容不多,難道走過了劇情在大結局之後,男主的智商就從主角變成主障?
華三多不知道短短時間,自己東家就想了這麼多,他笑著出謀劃策,“您不如趁此機會買點回來,以後甭管生意做得如何,總歸土地握在手上就多了一份保本兒,而且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