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魔法陣的專用魔法陣印刷機,但那種東西其實已經是一種超級高階的存在了,一般行會別說製造了,連聽都沒有聽說過。只有少數行會才有這方面的相關技術,但真正能批次印刷魔法陣的也就我們行會而已。
如果按照這個思路推理。我們行會的新銳戰艦本身就有抵抗水壓的能力,加上我們從亞特蘭蒂斯弄到的那種水隔離屏障,密封問題也非常簡單。現在再加上簡單的氧氣獲得能力,以及不需要氧氣就可以長時間工作的魔法推進器,其實製作潛艇的大部分必備條件都已經滿足了。
但是……“水箱系統你們怎麼解決的?”
“我們有必要裝備那種東西嗎?”闖王的反問直接讓我愣住了。
表面上看這個問題很白痴。潛水艇沒有水箱怎麼解決下潛和上浮的問題?一艘潛艇之中可以說除了動力部分,剩餘的空間其實大部分都被這套用於改變自身浮力的水箱以及高壓空氣系統所佔據,可以說這套系統在潛艇中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元件了。但是……我們的戰艦需要嗎?
這一批的新銳戰艦之所以要進行換代,就是因為全部換裝了太陽爐。而太陽爐是什麼?這是反重力系統啊!當它向下輸出動力的時候,就可以讓戰艦抵消萬有引力從地面上飛起來,並且可以透過改變動力輸出的大小讓戰艦上升、下降或者懸停。這種控制方式非常簡單,而且響應速度非常快,可以說是完全無延遲的。但是,很多人都會陷入思維誤區,認為這只是一種讓戰艦飛起來的動力系統,而不知道這個東西系統其實是沒有方向定義的。實際上我們行會的那些飛行戰艦雖然都有獨立的噴射推進器,但它們其實完全是可以不啟動這些推進器就能先前航行的,因為太陽爐本身是個球體。它輸出動力的方向是可以在這個三維空間內任意方向上隨意變換的。而且這種輸出可以做到瞬間反轉,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不是向下輸出推力,而是想上的話。戰艦就不會飛起來。而是會下沉。因為巨大的壓力會像一隻無形的大手將戰艦強行壓入水下。
正因為存在太陽爐這麼變態的裝置,所以我們的戰艦完全不需要潛艇中的那種水箱和氣壓裝置,當我們的戰艦需要下潛的時候直接向上輸出推力讓戰艦沉下去就可以了。而需要上浮的時候只要逐漸降低動力,或者乾脆翻轉動力,直接就能讓戰艦從水底下蹦出來。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一下太陽爐的一個技術特性。太陽爐這個裝置的動力輸出方式非常有特點,它輸出的推力雖然很強大,但卻無法做到快速調整動力大小,也就是說,它沒有辦法一瞬間就爆發出全部的動力,需要一個緩慢的調整過程。一隻太陽爐從完全不輸出功率,到極限功率,整個調整時間大概是七十幾秒,這個時間不因為太陽爐的大小和總功率改變而改變,而是個定值。也就是說,不管什麼型號的太陽爐,想要加速到急速,都必須要七十多秒的時間,而要從極限狀態降低功率到零,也還需要這麼長時間。
不過,雖然功率調整需要時間,但是太陽爐的動力輸出方向卻可以詭異的隨意變動,甚至可以上一秒還是向正前方輸出全部功率,下一秒就完全反過來向正後方輸出全部功率。
這種動力方向的可變性對機動靈活性的提升來說是件好事,但因為輸出功率無法瞬時控制,因此不可能緊急停車。所以,太陽爐面臨著和現實中的斯特林發動機一樣的問題。明明做功能力非常優異,卻沒辦法用於大多數裝置。像我們即便是在飛行戰艦上裝備了太陽爐,還要多裝一個噴射推進器就是因為太陽爐本身沒有辦法瞬時加速或者瞬間關閉,只能靠輔助動力來做到急加速或者急停,當然,減速的話太陽爐自己也能完成,畢竟只要反轉動力方向就可以了,只是這種方式並不適合一般航行中的需要,戰場上躲避炮彈什麼的還可以考慮,實際航行中如果動力突然反轉,那絕對會讓所有沒有準備的船員集體撲街。
基於以上這種情況,太陽爐這種東西就只適用於戰艦之類的大型裝置,因為這些大傢伙的自身慣性動量都非常的巨大,所以基本上從設計之初就沒指望它們可以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跳舞,因此太陽爐無法輸出功率反應滯後的問題得以規避。而且,因為大型裝置本身空間較大,因此有多餘的空間可以安置第二套動力裝置,從而保證了在必要情況下這些大傢伙也能進行急加速或者急減速。至於說小型裝置……那就不要想了。一來太陽爐的小型化比較困難,二來很不安全。太陽爐的工作方式決定了它一旦爆炸,威力將或等同於一枚超大當量的液化魔晶蒸汽炸彈,這種東西自爆的威力基本上就跟小型核武差不多。大型裝置戰損率低,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