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對缺氧的耐受能力很差,一般供氧中斷5~8分鐘,腦細胞就會腫脹、功能減退,甚至死亡,智力就會受到影響。麻醉藥對智力有沒有影響,需要分析麻醉藥會不會使腦細胞發生缺氧。
外科手術所用的麻醉藥品,無論是吸入性麻醉藥,還是靜脈點滴的麻醉藥,都是透過吸收入血,待血液中達到一定濃度,才選擇性地抑制大腦皮層與神經末梢的聯絡,產生麻醉鎮痛作用,但一般不會影響呼吸及迴圈功能,更不會引起腦缺氧。
Chapter 04 痰液過多可能是肺癌症狀(7)
再者,為了防止手術麻醉過深而抑制呼吸,導致腦缺氧,麻醉科醫生都會嚴密監測,不斷調節麻醉深度,並配合吸氧,使麻醉深度始終維持在既有利於手術,又不造成腦缺氧的水平。包括無痛檢查這樣的小手術,也要麻醉科的參與,為的也是在麻醉的同時保護大腦。至於麻醉後出現暫時性精神不好或嗜睡現象,都是一些正常反應,絕對不是智力受影響的標誌。
說到這兒插個小知識,很多老百姓家裡都喜歡存一點安宮牛黃丸,這是“中醫三寶”之一,專門用在昏迷時“開竅醒神”,中國古人就是憑藉它把腦損傷的人救回來的。中醫現代化研究時把這個傳統藥變成了輸液劑型,就是急診退燒時常用的清開靈注射液。但從療效上看,傳統劑型的安宮牛黃丸有時比清開靈的效果要好,能對包括中毒、外傷、感染、腦血管出血、栓塞等多種原因引起的昏迷產生奇效。。xjqi。
一般是將藥丸碾碎,調成水,透過胃管灌入,或者直接從嘴喂進去。我接觸過的一個腦出血80毫升的病人,開顱手術後一直不醒,灌了3丸安宮牛黃後清醒,出院後又活了10年。它的作用就是保護大腦,避免缺氧對腦細胞的損傷。
怎麼判斷醫生的檢查治療是否過度
單純的疾病判斷起來比較容易。比如肺炎,醫生可以憑測體溫、聽診、血常規檢查、問病史、症狀等來確診,如果實在放心不下,也只需進行X光胸透或拍平片。如果要做CT就要說出理由了,比如炎症總不消退,和肺炎發生同時還有消瘦、疲憊等,醫生可能懷疑到其他消耗性疾病,比如癌症或者結核。如果沒有這個理由,就有可能是過度檢查。
但是過度檢查的評判確有難度,尤其在基層醫院,一個醫生說X光檢查發現了肺裡有問題,換了醫生就可能說那個陰影是乳投影或是片子的質量不好。所以說,醫生只有責任心沒有好技術,過度檢查也不可避免。現在,國家制定了治療規範和手術限價,也是為了強制醫生提高業務水平,經濟而有效地使用醫療資源。
過度治療的例子很常見。比如,本來可以吃藥治療的卻要輸液,結果輸液過程中出了問題,一個簡單的感冒、扁桃體炎就把命送了。這就是過度治療留下的惡果。輸液比口服起效快,但是輸液牽扯的每個環節都馬虎不得,因為是直接進入血液的,不像口服藥,要經過胃黏膜的吸收、胃液的消化、肝臟的解毒等,給人體一個緩衝的過程。輸液的藥品質量工藝很重要,有沒有被汙染?是不是摻進了致敏原?輸液的器械是不是消毒安全?病人的個體差異也要考慮,如果是原本心臟就不好的人,液體直接進入血液迴圈的速度不掌握好,等於突然給心臟增加了負擔,單是輸液反應也能危及生命。
所以,醫學上有個經驗:“能吃藥的不要打針,能打針的不要輸液。”得了腹瀉,人會脫水,嬌氣點的病人或者病孩子家屬就會要求醫生打吊針,就是輸液,好像非此不能恢復元氣,錯把輸液當補藥了。其實要是醫生自己,只要沒脫水到非常嚴重的地步,肯定選擇口服補液的方式,他們會把生理鹽水、葡萄糖液之類的東西喝進去,而不是急著輸進身體,因為醫生知道任何輸液都有風險,沒必要為過度治療付代價。
Chapter 05 被眼外傷掩蓋的惡性腫瘤(1)
本案提醒:
1。腦瘤的早期症狀是頭疼,嘔吐,如還出現視野缺損或癲癇就更便於確定,腫瘤導致的嘔吐是噴射狀的。
2。近30年來,腦瘤發病增加了50%~100%,而這段時間正好是手機普及的時期。
受訪者:吳彬女某重點中學語文老師
那天,我們班為了給高考騰教室放假3天,學生們都回去複習了,我正在辦公室做下學期的安排。突然有個家長急火火地進來,說我們班有人把他兒子的眼睛傷了,醫院說得手術治療,讓我馬上過去一下。來的是受傷男孩兒的父親,是個工程師,因為孩子傷了眼睛,情緒有些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