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3 / 4)

程已經不是線性的按級下達模式,而是從艦指揮所直達站位,多快,想象一下都呼吸舒暢。還有一點,就是雷聲部門已經改稱情報電子戰部門了,這是個了不起的與時俱進的進步,看到了資訊化建設對體制的影響,可是至少我們還不是,也許更新的艦已經實現了,054,052B,052C?

哦,看的我眼都暈了,水泛黃了,夾著白浪花,還有眼前圓潤的炮塔,不過這顏色讓人親切,圍在艦體周圍,能見度變好了。不過很快我開始後悔自己剛才的想法,的確沒有人會介意回家,問題是帶著什麼樣的心情回家,誰都希望自己是錦衣還鄉,而不必是內疚與失落。我的最終理想是一座農場,也許在土地分散的農村還不現實,但這個最終理想還是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也許暫時的離別,是為了更好的迴歸,這是成長所必須的,雖然這是艱難的一課,並且是必不可少。我對剛才的心理感到不好意思,太小氣了,這樣的人沒有多大出息,我的信仰也應該這樣,但說到底還是我這樣人的問題,主觀上要有這個意識,也許這需要一個不算太長但也不會太短的時間,螺旋的發展過程,這樣的例子的太多了,因為身邊就有個案例。

這型艦是90年代初期建造的,反映了當時國內的最高水平,完全國產,並且是第一型滿載排水量超過兩千噸的護衛艦,而另外一個事實是,我的她空載排水量還是沒有超過兩千噸,多麼令人失望的現實,理想中的她還是有瑕疵,但現在的坦然並不影響我對她的繼續崇拜,儘管如此,我還是更願意強調和認可前一個事實——第一型滿載排水量超過兩千噸的護衛艦,請原諒我的虛偽和阿Q!並且與許多其他第一次相比,例如第一艘同時整合了對海導彈、對空導彈、艦載直升機的護衛艦,第一艘走出國門的護衛艦等等,我的她還有一個易被人忽略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實踐中引入了隱身概念。如果想到從該型艦的論證時刻開始,到“江南四劍客”的*登場,前後將近20十年,20年!我的歷史也就這麼長,而且這段時間基本上和我的存在史是重疊的。那麼這個結論是明朗的,只是需要耐心,這又讓我想起了那句老話,軍隊要忍耐,忍耐,這幾乎就是這個民族的劣根性,我也不例外,好處就是不用花上五百年才能打穿通向外面世界的通道。

從現在掌握的資訊來看,完全國產是沒得說的,但這是物質層面的,我總覺的這型艦有些英倫血統,如果從時間上看,這是完全合理的,80年代初的時候我們與英國有較多的交流,包括後來不了了之的051升級計劃,橋樓設計也是21型與22型艦的典型外部特徵,而圓弧形的駕駛室幾乎就是照搬,而這型艦的設計論證時間基本上是又與23型艦相近,所以上面又出現了23型艦的影子,最為明顯的就是剛抬頭的艦艇隱身概念。對於修長的橋樓設計我是讚不絕口,在限制主尺寸的鐐銬下,容納新增的電子裝置是個難題,這需要更大的空間,這一點我深有體會!艦上的每間工作室都有一組機櫃,這些玩意重量不大,就是佔空間,光360雷達就有好幾個艙室,除了有一大堆機櫃和顯示器的工作室,還有個備品室、機組室,海圖室後面還有個高頻室,那是發射機的窩,我們的發射機也在裡面,但完全可以忽略,還是掛在艙壁上的,其餘的全是360的瓶瓶罐罐,眼花繚亂。其他各種裝置的情況也差不多,都有體積不菲的機櫃和人機介面。與橋樓設計相對應,如何降低重心是要考慮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壓縮上層建築,我的她也是這樣,如此加加減減,艦內空間還是增加的,而且順便的好處與艦艇隱身不謀而合,而且不僅如此,為了把這個概念凸顯的更為明顯,上層建築繼續做了最佳化,和23型艦一樣,上層建築都有一定程度的內傾,這一點在駕駛室附近最為明顯,外板都有明顯的內傾。

對於這一點,最鼓舞人心的是這種意識,而不是效果,說到底,這只是一種實驗性的嘗試,雖然到現在我都不看好大中型艦艇的隱身設計,這幾乎與“由海向陸”的思想是對立的,隱身對於艦艇自身來說,對海上的決鬥更有意義,不過這已經是罕見的場景了,幾乎只能從電腦遊戲中找到大艦巨炮時代的崢嶸,現實是海上決戰已經過時,即便是馬漢也闡述過這樣的觀點。而判斷目標的依據不僅是回波特徵,航向航速、出現時機地點等等,這是我新學的,從《雷達勤務》上——這是本很好的專業入門級教材,雖然很老,已經很破舊,藍色的封皮已經覆蓋了很多層透明膠,這其中有我的貢獻,但這並不妨礙它是一本好書,尤其是很多的經驗總結,很實用。而且還有一個我剛剛理解的一點:上級通告——這一點很重要,不管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