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1 / 4)

我曾經看到有一本寫如何為人父母的書,作者是一個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她在書的開頭說了一段非常好的話。她說: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父母真正成功的愛,就是讓孩子儘早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你的生命中分離出去,這種分離越早,你就越成功。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距離和獨立是一種對人格的尊重,這種尊重即使在最親近的人中間,也應該保有。

無論父子母女之間,還是多年夫妻之間,一旦沒有了這種距離、這種尊重,越過了這個尺度,到了《論語》中說的“數”這個階段,彼此已經不獨立了,就產生了隱患,離疏遠甚至崩潰就不遠了。

《論語》告訴我們,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

這非常像禪宗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

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無論是對朋友還是對親人,都應該把握一個分寸,適度為最好。

那麼對待工作是不是應該越熱情越好呢?

無論是份內的工作還是份外的工作,我們是不是都應該做得越多越好呢?

對待工作,也有分寸需要把握嗎?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憲問》)也就是說,你在什麼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這是當代社會特別應該提倡的一種職業化的工作態度。

可能有許多大學生去外企實習過。你一進去,人力資源部門的主管會給你一個job description,就是關於你的工作崗位的描述,告訴你,這個崗位是幹嘛的。從一個文秘打字員,一直到高階主管,都有自己的崗位描述。

我們很多單位現在所缺失的正是這種崗位描述。我們對崗位往往有定性卻沒有定量。我們老是說:年輕人要好好幹,一個人幹仨人的活才好呢。認為這樣是替領導分憂。實際上這並不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精神,誰的活兒誰操心,這樣的話,大家合起來才是一盤棋。

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裡面隱含著一個前提,就是“在其位,要謀其政”,先把你自己那個崗位做好,先不要操心別人的事。

那麼,在其位,怎麼謀其政呢?

首先是做事的原則。

處世之道(3)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也,無莫也,義之與比。’”什麼叫做“義之於比”?就是用“義”作為比照,作為法則。

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對於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道義,就是行事的原則和標準。

其次是做事的方式。

在“言”與“行”之間,孔夫子更看重“行”。他很不喜歡那些誇誇其談的人。

他說:“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愛說漂亮話,做出取悅於人的樣子,在這種人裡找不著真正的仁者。

孔夫子鼓勵的是什麼呢?是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孔夫子提出“慎言”,就是說話要小心,不要說自己做不到的事。用老百姓的話說叫“禍從口出”,沒那麼嚴重的話,起碼也是“言多語失”。

孔夫子的學生子張,要學習幹祿。什麼是幹祿呢?就是做官。

子張想到社會上擔任點職務,請教老師應該怎麼做。孔子告訴他說:“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論語·為政》)

“多聞闕疑”,就是要先帶著耳朵去,多聽,有疑問的地方就先放一放。我們常說一個人身體力行,那叫直接經驗;而聽聽別人的經驗教訓,包括他經歷的坎坷,走過的彎路,那是間接經驗。你多聽點間接經驗,也有好處。

“慎言其餘”,就是自己覺得有把握的地方,說話時也要小心。“則寡尤”,就會少了很多怨尤。

“多見闕殆”,就是要多看,有疑問的地方先放一放。迷惑多是因為眼界不夠大,井底之蛙怎麼能知道什麼叫海闊天空呢?

你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