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部分(2 / 4)

小說:甲午崛起 作者:大刀闊斧

綠營已經成為主力,不過,到乾隆時期也爛掉了,白蓮起義中屢戰屢敗。

綠營是世兵制,但裝備和待遇比八旗低的多,官兵為了生存不得不經營產業,訓練完全廢弛,成了空營,甚至連軍械也變賣了。到太平天國時,綠營一觸即潰,完全無用。

綠營從清廷建國之初一開始就編制混亂,駐防及其分散。八旗綠營戰力低下,清王朝的歷代朝廷並非不知,但卻幾乎從來沒有做過有效的改革,得過且過。

清朝禁軍,連皇城都無法守備,邪教起義僅憑几百暴民,竟然直接打入大內禁前,如果不是嘉慶當時不在宮中,可能直接就把他稀裡糊塗的做掉了。

華軍當初入關,幾乎沒有遇到一點抵抗,就是這麼來的,從南方往北方打有一點難度,但是要從山海關往北京打,完全就是走哪兒打哪兒。

滿清的軍隊,連皇帝的寢宮都保不住,能指望他們去前線打仗?

有趣的是,這次事件早有多個部門得到了告密,然而卻因為官員互相推諉,最後全無反應。事後連嘉慶自己都搞不清楚怎麼回事了。

清朝軍政的腐朽無能程度,不可想象,一路突破數千年之下限。

到清軍在兩次鴉片戰爭中遭遇了英軍近代軍隊,實則是把上百年累積的弊病一股腦暴露在了戰場上,輸的毫無懸念,不冤。

清軍整體部署低效,後勤無能,交通不便,又互不統屬,無法快速集結。英軍總數不多,卻在每個戰場都以多打少。

清軍士氣極低,隊伍幾乎沒有佇列的概念,射擊時不會瞄準,亂打一氣。

英軍遇到清軍的戰法是,遭遇後快速衝鋒短兵相接,進入白刃戰,清軍遇此皆一鬨而散,英軍無傷過關。如果隔空對射,清軍還能堅持一陣,蒙中幾槍。

清軍缺乏訓練,文化程度為零。炮臺放炮不會瞄準,甚至炮座都是焊死的。無法掌握正確的填藥量,炮彈打不夠射程,或者炸膛。

總體來說,清軍舊軍戰力比起義農民軍還低,這根本不是裝備問題,完全是體制的問題。

清軍作為一支中世紀軍隊,卻完全沒有達到中世紀軍隊的平均水平。

而事實上,清廷的亡國之象,在所謂康乾盛世時就已經顯現。就算沒有外夷入侵,嘉慶時的清朝也差不多該亡了。

這麼一個政權竟延續了長達二百多年,只能說明打仗不行,但是控制上很有一手,用幾乎沒有戰鬥力的軍隊,控制幾億漢人,這是華皇最佩服清廷的地方。

清軍在鎮壓太平軍時,漢人團練武裝成為主力,從此朝廷也開始大權旁落。太平軍被平定後,這些團練部隊也迅速爛掉。同時,漢人大臣們成為封疆大吏,並開始在各個方面嘗試近代化改革,最重要的就是編練新軍。買船練兵,花的銀子如流水。

但此時不管是外部經濟入侵還是內部民變疊起,都已經讓清政府無力迴天。

而且,想要靠向列強國家買新式武器來建立軍隊,更是搞笑,華皇當初買的步槍生產線,並且從歐美弄來了大量的技術人員,雖然大多數是民間,作坊式的小老闆,卻非常奏效,華皇買的是技術,而不是武器。

清廷就算是大量買軍備,列強無非就是賣更新換代的破爛給你,你和別人落後一個等級的裝備依舊打不過。

所以,要自強就得自己點起來科技樹,然而滿清點的科技樹根本就沒發展機會,封建體制下,無論花多少錢,科技樹也是僵死的。

另外,清政府也沒有錢,滿清能賠付鉅額的白銀給洋人,這些賠款並不是直接給而是用關口的關稅抵押,以及正常的對內對外貿易的盈利來填補賠款。這種情況下滿清的財政都因為關口貿易,得到了一定比重的增加。

洋務派成立的銀行以及對外對內的債權投資也負擔了滿清財務上的補漏。在原本的歷史中,北洋艦隊除了中央撥款的明面外。李鴻章的買辦地方機構的紅利也有貼補在其中。

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的政治以及局勢來說,滿清的軍隊體制已經獨立成中央和地方兩個職能部門。

中央只有名義上的地方管轄權實則地方已經獨立,特別是東南沿海。在原本的歷史中,到1900的“東南互保”後,地方和中央正式決裂。

對於這個時代的大部分國家來說,十九世紀是民族主義的世紀,國家機器開足馬力宣傳民族主義,既可以掩蓋階級矛盾又可以應對外部威脅。

但是對於滿清來說,這三個問題之中威脅最大的卻偏偏是民族主義,外部威脅反而是最小的一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