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李鴻章也到北京來了,萌少爺暗道:應該有什麼大事要商議吧?
上一回在李鴻藻家擺拜師宴,萌少爺清清楚楚的記得,朝中兩派為了銀子而起爭執,李鴻藻那幫清流並不發表意見。
以恭親王奕訢為首的洋務派,認為暫緩對西北用兵,暫時無視阿古柏的侵略和俄國人的侵略!先將洋務搞上去,送學生留洋,開辦輪船招商局,開辦各種工業專案,建立大清帝國的海軍。
左宗棠為首的主戰派認為要不惜一切代價向西北用兵,保持領土完整,寸土必爭。
這其實,已經隱隱約約的觸及到了海防和塞防之爭啦。
以恭親王奕訢在中央的勢力,和李鴻章為首的一批在地方的勢力,認為大清國的主要強敵都來自海上,大海海疆,才是大清國防禦的重心。
而以左宗棠為首的一批人,加上頑固派大臣們,則認為大清國以土地為主,主要還是消弭內患為重點,只要內部安定,外地不足為慮。
更是兩種勢力的激烈碰撞!
加上清流們又以頑固派為主,也是主張親向左宗棠的,洋務派看上去風風火火,其實實力要比頑固派小。
萌少爺是認為,兩種觀點都不能說有問題,只是國家太弱,要不然,是應該兩手抓的。
果然,只要是幾夥人碰到一起,就少不得要爭執。
開席的時候,還是風平浪靜,隨著慈禧太后的話,局面便亂了。
慈禧太后在簾子後面道:“曾國藩,李鴻章、丁日昌會銜上了一個摺子,摺子的題目是:擬選子弟出洋學藝折。正好今兒人齊,李鴻章也在這裡,大家看看,派遣留學生的事情,怎麼辦?正好今天人到的比較齊整,都議一議吧。”
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摺子一共向朝廷講述了三點向發達國家派遣留學生的好處:一、知道海外情形,可掌握其強國要領;二、可深入學習輿圖、演算法、步天、測海、造船、制器的方法;三、歐洲各國擅長之技,中國皆能諳悉,然後可以自強,進而達到以夷制夷的目的。
摺子最後又寫道:“近年來,設局、製造、開館、教習,凡西人擅長之技,中國頗知究心。須經費均蒙諭旨準撥,亦以志在必成。雖難不憚,雖費不惜,日積月累,成效漸有可觀。茲擬選帶聰穎子弟赴外國肄業事,雖稍異意,實相同。”
萌少爺這才明白,慈禧太后是要藉著今天給載湉慶祝的機會,在這個相對來說,比較平和的場合,來讓兩派勢力能夠心平氣和的達成一致!
就算不能達成一致,總是要找到一個折中的辦法的,不能一直這麼拖著,什麼都不做。
於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接著慈禧太后的話,議論派遣留學生出洋的事情,大家都認為不可輕忽,同時也隱約有這樣一種看法,自倭仁下世,在朝講“正學”的,只有李鴻藻一個,接承衣缽,當仁不讓。
大家都在等著李鴻藻發言呢,在整個大清帝國的教育問題上,自從倭仁死後,李鴻藻就是大拿啦。
在現代,教育問題可能沒有放到無敵的存在這樣的高度,但是在封建統治的體制當中,所有的官員都是從科舉體系中出來的,誰是這個體系的老大,就等於是誰控制了整個國家的學子風向標。
李鴻藻沒有發言,其實李鴻藻心中明白,派遣幾個留學生,根本不關乎大局,大頭在後面呢,主要還是先對西北用兵,還是先按照恭親王和李鴻章的意思,先興辦洋務,創立輪船招商局,興辦直隸的工業,加固海防,組建海軍。
這兩樣加起來,還是洋務派花的銀子更多一些,甚至可以說是一個無底洞。
李鴻藻不發言,就該是翁同龢和徐桐發言啦,尤其是徐桐,徐桐是僅次於李鴻藻的帝師,對於教育問題,也是很夠分量發言的。
徐桐連著看了李鴻藻好幾下,李鴻藻像是睡著了一般,眯著眼睛,一副修仙模樣。
萌少爺見李鴻藻老頭白鬍子微微的一動一動,像是睡了,也覺得好笑。
徐桐忍不住了,朗聲道:“皇上,兩宮皇太后,微臣以為,我大清國堂堂聖朝,自當提倡正學,扶植善類,責無旁貸。目前的風氣,以柔滑工巧為貴,講求急功近利,如果能培養一班持正不阿的敢言之士,足以矯正時弊,這也是相業之一。在作育人材上,該好好下一番功夫。切不可貪圖洋人的奇技霪巧,壞我****禮法,那些個茹毛飲血的洋人懂得什麼?都只不過是一些障眼法罷了。”
萌少爺大汗,雖然,他不是第一次聽見這樣的言論了,不過,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