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1878年俄土戰爭)經過三次普列文會戰,俄國…羅馬尼亞聯軍突破了多瑙河防線,前鋒遠達伊斯坦布林近郊。
執政的米德哈特帕夏為挑動英俄大戰,故意在1878年簽署聖斯特凡諾條約。
英國果然不能容忍俄國單獨吞併土耳其,英國首相本傑明迪斯雷利把艦隊開到了伊斯坦布林金角灣,英俄大戰一觸即發,經德國首相俾斯麥調解,制定了共同宰割土耳其的計劃,保加利亞獨立,受俄國保護,英國取的塞普勒斯,奧匈帝國把波黑劃為勢力範圍,土耳其國際地位一落千丈,成為名符其實的歐洲病夫。
在華皇到訪之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正處於一個一落千丈,大傷元氣的時期,不但經濟困難,趨於崩潰,統治也搖搖欲墜,所以說他們是晚清朝廷在歐洲的翻版,甚至比晚清更悲催。
【1162 土耳其人的下馬威】
萌總裁拿奧斯曼帝國與清王朝做一個對比。
兩國在開國之初都是極端強大,並且在最初幾十年中,甚至100年內,兩國都不乏明君。
奧斯曼帝國有穆罕默德二世,之後又有塞利姆二世,之後又有蘇里曼大帝,此時在17世紀是土耳其的最強盛時期。
看看大清,先有皇太極,後有康熙,後有乾隆皇帝,都延續了上百年的輝煌。
但是到了近代,為何土耳其被稱為“近東病夫”,清朝被稱為“東亞病夫”呢?
這些名號都是西方人給起的,在白色人眼裡,黃種人在那個時代已經沒落腐朽,遠遠落後“潮流”,國力不振,軍隊也是愈來愈腐朽,不堪一擊。
先不說從彼得大帝以來,俄國不斷擴張,與土耳其爆發12次戰爭,有哪次土耳其不是被打到家門口,被迫割地賠款的?
情形就好比清朝在鴉片戰爭被打敗,第二次被打敗,中法戰爭被打敗,中俄戰爭被打敗,中日戰爭被打敗,日俄戰爭當炮灰,聯軍侵華時更是被8國群毆,其慘敗何異於土耳其的下場?
從地理位置看,土耳其看來是地跨歐亞非三洲交界處,國力,國土夠大夠強吧,只是在統治區橫加重稅,迫使西方商人改道,另行尋找貿易路線,結果釀成西班牙、葡萄牙的海外冒險,促成哥倫布、麥哲倫、達伽馬向大西洋、太平洋的海外探險,再後來促使西方的殖民地大大擴張,外來的資金大規模流入西班牙、葡萄牙的國庫,後來英國、法國也加入殖民掠奪,荷蘭、比利時也來了,義大利、德國也來了,最後奧地利、俄羅斯也來了,結果都是迅速強大了。
看看當年偉大的奧斯曼土耳其大帝國,還在原地打轉轉。
雖然不敢說此時的帝國比剛建國時的奧斯曼經濟落後,國力甚至還強大那麼一些些,但是與當年黃色人眼中那群野蠻、落後的白人相比,真的不敢用某個詞形容。
白人以前是落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兵鋒還差點打到維也納,差點終結奧匈帝國的統治,搞得歐洲人心惶惶,大叫“黃禍”又從歐洲滾滾而來啦。
殊不知,這場災難很快就被遏制,先是1683年維也納會戰,再是勒班妥海戰,標誌亞細亞巨怪的開始衰敗,之後再沒有能力摧毀歐洲了。
反而是,其後100年,西方拼命發展,致使出現一個前所未有的科技發展潮流,西方各國實力在直線上升時,在全世界擴充套件殖民地時,在全球範圍內納入滾滾的金錢時,奧斯曼弟兄還停留在“歐亞非三洲交界處”,似乎佔領這些地方就能稱霸世界,卻不知道已經在外線被僅僅圍困,最後的結局是被西方世界緊緊箍死,最後淪為“小亞細亞之王”,困守半島一隅,成為一個隨便可以玷汙的病夫。
大清何嘗不是如此?
經歷天朝大國的一個世紀美夢後,被西方資本主義強國一棒錘醒,繼而是無休止的戰敗,割地,賠款,戰敗,割地,賠款。
無論土耳其還是大清,都是被最落後的俄國多次打垮,最終國土被肢解,零零碎碎,不堪入目。
兩國衰敗,既是世界發展之大潮流所致,也是統治者眼睛迷糊,沉浸在強國美夢所致。
“馬上要到伊斯坦布林了。”華皇看了看車窗外面。
說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落後吧,人家已經有火車了,而且鐵路線還不短,但是他們沒有工業,仍然屬於一個農業國家。
“是啊,忽然覺得有點緊張,不知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會對我們什麼態度?從情報顯示,他們並不是特別的友好。”卡特莉娜卡芙公主接話道。
潔格格,李泰熙,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