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部分(2 / 4)

小說:甲午崛起 作者:大刀闊斧

外根據不同的需求又劃分為多種型別,安全防護足部;軍靴的功能是保證士兵戰訓時的耐用和舒適,同時要滿足美觀要求,展現軍威。

華軍第一野戰師也開始規模擴軍,因為經濟原因,而且近期沒有具體的作戰目標,萌總裁命令是計劃在一年之內,擴編兩個師,華軍的步兵總兵力達到三個師,正式成為一個軍,形成華軍第一野戰軍!

沒有基礎教育,創辦基礎教育並不比建設基礎工業省錢,一家北京大學所花的錢,超過了北京鋼鐵廠。

在原本的歷史中,北京大學誕生於1898年6月,當時因為光緒帝頒佈《明定國是詔》推行“戊戌變法”,詔書中強調“京師大學堂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1898年7月3日,光緒帝批准了由梁啟超代為起草的《奏擬京師大學堂章程》,正式創辦京師大學堂,並任命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孫家鼐為首任管理大學堂事務大臣(管學大臣)。隨後,孫家鼐任命許景澄為中學總教習,美國傳教士丁韙良為西學總教習。

慈禧太后與守舊派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失敗。但是,京師大學堂得以保留。

京師大學堂是當時中國最高學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機關,因此很多學者(如胡適、馮友蘭、季羨林等)認為,北京大學是中國曆代太學(國子監、國子學)的繼承者,是古代最高學府在現代的延續,甚至認為北大校史應從漢朝太學算起;另一方面,北大又是中國近代正式設立的第一所大學,是中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劃時代的開創者,故有“上承太學正統,下立大學祖庭”之說。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京師大學堂遭到破壞。1900年8月3日,清廷下令停辦京師大學堂。八國聯軍打入北京後,京師大學堂遭受破壞。

1902年12月,晚清政府委任吏部尚書張百熙為管學大臣,“責成經理”京師大學堂,京師大學堂得以恢復。吳汝綸和辜鴻銘任正副總教習,嚴復和林紓分任大學堂譯書局總辦和副總辦。創辦於1862年洋務運動期間的京師同文館也併入大學堂。12月17日,京師大學堂舉辦開學典禮。根據學制,不同程度的畢業生分別授給貢生、舉人、進士頭銜。

1903年,增設進士館、譯學館及醫學實業館。

1904年,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改為總理學務大臣,負責統轄全國學務,並另設京師大學堂總監督,專管京師大學堂事宜。京師大學堂統轄全國教育的職能因此分離,成為單純的高等學校。同年,進士館開學,招收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後兩屆科舉進士,即癸卯科(1903年)進士80餘名和甲辰科(1904年)進士30餘名入學。並選派首批47名學生出國留學,開中國高等學校派遣留學生之先河。

1905年國子監停辦時,一批未畢業的學生直接進入京師大學堂學習。

1910年,京師大學堂開辦分科大學,開辦經科、文科、法政科、商科、格致科(理科)、工科、農科共七科,設十三學門,分別是經科的詩經、周禮、春秋左傳,文科的中國文學、中國史學,法政科的政治、法學,商科的銀行保險,格致科的地質、化學,工科的土木、礦冶,農科的農學,中國近代第一所綜合性大學終於初具規模。

原本的歷史中,北京大學從創辦,到形成規模,用了十二年的時間,但是在萌總裁手裡,兩個月就初具規模了。

萌總裁在教育上面花錢是不惜的,價值三百萬兩的華元扔進去,一座大學轟然而起。

這還只是前期的投入。

不光是北京大學,還有華國工業大學和華**工大學。

北京和天津,計劃建設的大學和大專,中專學校,達到了一百多所。

這些錢都是房地產業流出來的錢。

不光是北京,還有天津,北直隸的二十八個城鎮,都在進行新城區改造,政府出資,政府挑頭,銀行給貸款,只要是有固定工作的人,都有能力買房。

這個年代搞房地產比後世方便的多,關鍵還是人工便宜。加上土地廣闊,人口少,地方大,房租又便宜,造成了京城周邊,一片片的小別墅,像是雨後春筍般的冒出來,大量的安置房,讓普通老百姓也可以享受獨立居住的生活。

蓋房子容易,校舍也容易,有華國政府出資和牽頭,有建設兵團動手這些都不是問題,主要還是因為華國現在的高等教育人才不缺乏,有大量的外籍工程師和技師。

當然,最初的北京大學不對全社會開放,要想進入大學,都是經過挑選的,基本都是對軍內的軍工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