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2 / 4)

小說:生命的演繹 作者:一米八

生到陸生這樣的過程。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是從無機小分子物質形成有機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地球形成之後,經過了一段漫長的化學演化,大氣中的含有機元素氫、碳、氮、氧、硫、磷等,這樣的演化為生命的出現做著準備。當物質演化到一定階段,這時地球大氣中富含了甲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水、硫化氫、氨、磷酸水汽等物質,這其中包含了組成生命的基本元素,它們構成了原始地球環境,這些物質在自然界各種能源(如閃電、紫外線、宇宙線、火山噴發等等)的作用下,合成出氨基酸、糖、腺甙、核苷酸等小分子有機化合物,自此開始了由簡單有機物向複雜有機體的演變。

第二個階段是從有機小分子物質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質。隨著氨基酸、核苷酸這類有機小分子物質的不斷產生和聚集,它們構成了一種新的物質環境。這些有機物分子根據其特性,在適當條件下(如吸附在粘土上),透過縮合作用或聚合作用,它們進一步結合成更復雜的有機分子,形成了原始的蛋白質分子、多糖和核酸分子。

第三個階段,從生物大分子物質組成多分子體系。有機大分子的不斷形成也為更加複雜物質結構出現提供了條件,當由有機大分子構成的新環境形成後,這些有機大分子之間構成了更加複雜的關係形式。隨著蛋白質和核酸等有機高分子物質的聚集,由於種種原因(如水分的蒸發,粘土的吸附作用),這些有機高分子物質經過濃縮而分離出來,它們相互作用,凝聚成新的物質關係結構,這種新的物質結構具有了新的屬性。

最初的生物特徵表現為某種有機大分子具有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的能力,這樣的交換是透過分子化學鍵的變換來實現的,這些變換受到外界溫度、壓力和介質濃度的影響,出現了具有生物特徵分子開始運轉的跡象。

從多分子體系演變為原始生命,這是生命起源過程中最複雜和最有決定意義的階段,它直接涉及到原始生命的發生。我們可以推測,生命體是在有機大分子聚集的環境下發生綜合聚變反應的結果,反應條件包括適宜的溫度、壓力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的存在,特別是由於蛋白質和核酸這兩大主要成分的相互作用,終於形成具有原始新陳代謝作用和能夠進行自我複製的原始生命,產生了能夠不斷地進行自我更新的、結構更加複雜的多分子體系,這就是具有初步生命特徵的原始生命。

隨著物質結構的演化,一些物質在特定環境下顯示出一定的穩定性,外面包有最原始的界膜,與周圍的環境分隔開,從而構成一個獨立的體系,即多分子體系。這種多分子體系能夠與外界環境進行原始的物質交換活動了,顯現了部分生命特徵。一旦從化學物質中生成自我複製系統,就揭開了遺傳史的序幕。

過去人們一直將生命起源視為一個深不可測的問題,其實生命的出現和宇宙中無機物以及有機物的出現一樣,是宇宙作用力結構及關係不斷演化的結果,新的物質會表現出一些新的屬性,這就如同無機和有機化合物有不同於其它物質的屬性一樣。生命產生於由複雜有機體組成的環境中,這種環境不同於一般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環境,具有生命特徵的分子結構就對應於這種特定的環境,或者說是一種更加複雜的作用力關係結構,因此這種結構就具有了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並且能夠自我複製這些新的物質屬性,而這樣的屬性是由作用力之間的關係所決定的。

具有生命特徵的複雜物質結構出現以後,生物的演化遵循物質與環境的對應變化關係繼續進行,生物的不斷演化表現為初級的生命形式的產生和存在為更高階生命形式的出現創造了條件。

在生命的演化過程中,生物形態依據著環境變化進行著改變,或者說生存的需要進行改變,生物形態不斷多樣化和複雜化。生命形態的演化軌跡是呈枝狀發散的,即由一根主枝分化成幾根分枝,再由這些分枝分化成次級分枝,地球生物經歷著不斷分化和進化的過程。

原始生命在地球上出現時,由於大氣中仍然缺氧,因此,它們屬於厭氧和異養型別。最初的生命應是非細胞形態或無細胞結構生物,為了保證有機體與外界正常的物質交換,原始生命在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細胞膜,出現了細胞結構的原核生物。細胞是生命的結構單元、功能單元和生殖單元。

地球上最早出現的異養型原核生物細菌,經過不斷地分化和發展,出現了能夠進行光合作用、從無機物合成有機養料的自養型原核生物藍藻。藍藻和細菌作為早期生物界的合成者和分解者,組成物質迴圈的兩個基本環節,形成了一個完整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