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3 / 4)

沿路聚集了不少敗兵,到達忠州時手下已有八千餘人,其中還包括大批騎兵。不久,李鎰及殘部也逃到忠州。

申砬立即召開軍議,商討對策。眾將都建議據守鳥嶺天險,以遏敵衝,申砬卻道:“吾軍騎兵眾多,鳥嶺山路崎嶇,不利發揮。忠州一馬平川,倭賊膽敢進犯,吾軍便可疾而踏之,教其有來無回!”忠州是漢城的最後一道屏障,忠州有失,漢城不保。申砬決定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隨後,他命軍隊在忠州城西北六里外的彈琴檯布陣。彈琴臺,因新羅真興王時代的“樂聖”于勒曾在此彈奏伽倻琴而得名,它的北部是漢江,達川江從它西側匯入漢江。彈琴臺實是死地一塊,因背面有大江阻擋無法通行,鮮軍唯有前進,而無退路。申砬要學韓信背水佈陣,豈不是東施效顰,自尋死路嘛。

廿五日,已經連續行軍八個晝夜的加藤清正軍團終於在尚州以北的聞慶追上了小西行長。清正要行長讓出先陣的位置,行長哪肯同意,一口回絕了。清正本來就憋著一肚子氣,真是越看行長越不順眼,乾脆與他吵了起來,最終不歡而散。

廿七日午後,兩支倭軍開始了競賽。他們你追我趕,把個朝鮮當成了田徑場。穿過天險鳥嶺後,兩軍雙雙於忠州城南紮營。此時,有士卒進賬報道:“倭賊已至州內。”申砬沒想到倭軍來得如此之快,他和李鎰犯了同樣的毛病,以為士卒撒謊,遂將其斬了。

翌日,小西行長軍團搶先向忠州城進軍。只見忠州城門緊閉,守軍縮頭縮腦,不敢露頭。行長一陣冷笑,料想守軍不敢出城作戰,便大膽殺奔彈琴臺。行長兵分三隊:右翼松浦鎮信所部三千人,左翼宗義智所部五千人,自領本隊七千人進攻中路,有馬晴信等人則率三千七百人作預備隊。

午後二時, 兩軍於彈琴臺下對峙。申砬見倭軍一到,隨即下令騎兵全線衝擊敵陣,只聽一陣火槍聲響,硝煙之中人仰馬翻,塵土飛揚,衝在最前面的鮮兵連人帶馬滾倒在地,後續部隊嚇得紛紛向後逃竄。又是一陣火槍聲,彈丸飛舞如電,戰場上又添無數鮮兵冤魂。

申砬萬萬沒想到,自己的騎兵還沒衝到倭軍陣前就已經損失了一大半。他立即收攏敗回的部隊,再次衝向倭陣。“砰、砰、砰”火槍聲再次齊鳴,第二次衝鋒又以血肉橫飛、馬驚四散而告終。鮮軍餘卒見大勢已去,紛紛向後逃跑,企圖遊過滾滾漢江。倭軍隨後掩殺而來,一頓刀砍槍擊,義州牧使金汝岉、忠州牧使李宗張在白刃戰中陣亡。今日之敗雖然全非申砬之過,但他再無顏苟活於世,長嘆道:“無面目再見殿下。”(作者注:殿下是對宣祖李昖的稱呼)申砬縱身躍入漢江,消失於翻滾的江水之中,享年四十六歲,從事樸安民也隨之溺死殉國。李鎰在亂軍之中從彈琴臺東側逃走,向漢城飛奔報信。此戰,倭軍討殺三千餘眾,鮮軍溺死者更是不計其數。

龜縮在忠州城內的守軍見彈琴臺簡直成了屠宰場,也都嚇得棄城而逃。當初,左議政柳成龍曾提醒過申砬,告訴他倭軍火器如何兇猛,但頑固的申砬卻認為,沒等倭兵重新裝彈,以騎兵的速度早就衝到跟前了,可是事實與他料想的恰恰相反,長筱合戰中的甲斐赤備就是在這種過時的指導思想下幾乎全軍覆沒的。二百七十年後,北京城外的八里橋,蒙古騎兵慘敗於英法聯軍槍口之下,與忠州之戰和長筱合戰如出一轍,騎兵的輝煌已是昨日黃花,一去不復返了。

小西行長攻陷忠州不久,加藤清正也率軍趕到,他見又被行長搶了先,甚是氣惱,頭也不回地繼續北進。行長也不甘示弱,挺兵直搗漢城。與此同時,黑田長政軍團也已經越過秋風嶺,逼近忠州。

倭軍衝破了漢城的最後一道防線——忠州,馬上就要攻到京城外了。李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聲驚問道“倭賊行事竟如此迅速?僅半月便能殺到京城?”事實就是事實,再怎麼吃驚也於事無補。李昖急忙詔令文武齊聚景福宮,並宣佈自己要棄城而去。眾臣都痛苦涕泣;紛紛勸阻。領中樞府事金貴榮啟奏道: “宗廟陵園皆在此; 去將何往? 當固守京城; 以俟外援。”右承旨申磼又啟奏道: “殿下若不聽臣; 終至播越; 則臣家有八十老母; 欲自刎於宗廟大門之外;不敢從殿下去也。”修撰樸東賢也啟奏道: “殿下一出城; 則人心不可保。荷輦之夫; 亦將委諸路隅而走矣。”李昖聽到眾臣苦勸,真是不知所措,他哪裡想逃,這不是沒辦法嘛。

大殿之中,眾臣議論紛紛,嗚哩哇啦討論不休。這時,一人走出臣班,啟奏道:“古時亦有帝王避走他鄉。”眾人一看,原來是領議政李山海。只聽殿內一片譁然,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