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味之素”競爭。他的出現引起了日商的警惕,生產“味之素”的鈴木商社向中國專利局提出抗議,認為“味精”兩字是從“味之素”廣告當中的“調味精品”轉化而來的,要求取消“天廚味精”的商標。吳蘊初把這個事件演化成了一場民族產業的保衛戰,他發動國內的食品企業聯合請願,媒體更是大力支援,最後,日商只好不了了之。吳蘊初積極參與了中華國貨維持會的工作,他是很多反日組織和抵制活動的主要捐助者。1926年,天廚味精獲得費城國際展覽會的金獎。“九一八”事變的爆發,讓吳蘊初再次得到了打擊日本企業的機會。在洶湧而來的抵制日貨運動中,天廚味精及其他冒出來的國產味精工廠成為市場的主導者,“味之素”撤離了絕大部分的中國市場,最後只在日軍控制的東三省銷售。天廚味精的成功讓國人士氣大振,被認為是國貨戰勝日貨的經典案例。1934年3月,吳蘊初捐贈一架轟炸機給國民政府,3萬人參加了在上海虹橋機場舉行的捐贈儀式,在飛機的機身上印著兩個很大的字:“天廚”。
在過去幾年,國民政府對於抵制日貨運動持一種很曖昧的態度。一方面,它很希望藉此形成一股可以凝聚的民族力量,緩解叢生的國內矛盾。此外,決策者也將抵制洋貨看成是鼓勵民族工業以及貿易保護的一種戰略。在1928年,蔣介石在參加一個國貨展覽會的開幕式時便曾經宣稱:“國民政府是要提倡國貨,要振興實業,要挽回利權,使外國貨在中國沒有銷路,大家都用國貨來打倒帝國主義。”而另一方面,為了維持與日本的外交關係,政府也曾經多次強行解散反日團體。
1932救亡的經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