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4)

小說:馬雲十年 作者:片片

:“冬天要來了,我們要準備過冬!”8個半月之後,2008年7月23日晚間,馬雲舊話重提,釋出了題為《冬天的使命》的內部郵件,號召阿里巴巴全體準備“過冬”。

當然,即便在當時,馬雲的說法並非無跡可尋。

2007年年初,花旗集團高階副總裁威廉?羅茲(William Rhodes)就曾預測稱,“次貸危機即將到來。”話音未落,4月2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就宣佈申請破產保護,裁員54%,這家公司面對來自華爾街174億美元的債務束手無策。此後的7月10日,標準普爾降低了次級抵押貸款債券評級,全球金融市場為之大幅震盪。8月5日,最早受到次貸風暴衝擊的美國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解除了其聯席總裁沃倫?J?斯佩克特(Warren J。 Spector)的職務,3天后,貝爾斯登宣佈旗下兩隻基金倒閉。

自此,次貸危機迅速席捲了華爾街,高管黯然下課的故事屢見不鮮:10月27日,素有“魔鬼總裁”之稱的美林證券CEO斯坦?奧尼爾(Stan O’Neal)“決定馬上退休”。而就在阿里巴巴IPO的兩天前,58歲的花旗集團董事長兼CEO查爾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也黯然辭職。

當時,更多的中國人只是認為,這些都是“別人家的故事”,隔岸觀火,看看熱鬧,是可以的。但是,這些與我們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大洋彼岸的事,能跟中國聯絡起來嗎?在馬雲看來,當然能。

馬雲似乎天生就比別人嗅覺敏銳。這種嗅覺是從哪裡來的呢?在早期即追隨馬雲並曾做過其助理的金建杭看來,馬雲儘管沒做到“讀萬卷書”(事實上他只喜歡讀金庸的武俠小說),但卻做到了“行萬里路”,而且,遊走於全球的馬雲,經常接觸的都是世界頂尖的人物,從他們那裡,他可以獲得別人無法獲取的資訊,以及對未來經濟發展形勢的判斷。

馬雲對“紅頂商人”胡雪巖也頗為推崇。胡雪巖曾說過,“如果你瞭解一個縣的情況就可以做一個縣的生意;瞭解一個省的情況就可以做一個省的生意;瞭解天下的情況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這讓馬雲一直銘記在心。所以,他努力使自己具備“瞭解天下”的能力,在視野上要“看全球”。

此外,阿里巴巴的B2B業務中,外貿佔據了大頭。一個網路平臺,“環球同此涼熱”,一點不假。當次貸危機逐漸蔓延、演化並衝擊到實體經濟時,海外貿易隨即萎縮,B2B業務量註定也隨之下滑。據說,馬雲早已注意到了這一趨勢,並暗自觀察了很久。

新危機時代(3)

即便是在阿里巴巴上市當天的香港聯交所,也曾讓馬雲感覺到絲絲寒意。因為就在半年前的4月20日,碧桂園()掛牌上市。那同樣是一次令人瞠目結舌的造富神話:IPO發行24億股,融資億港元,創下中國內地房企融資額的最高紀錄。神話的主角,則是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的女兒楊惠妍,26歲的她持有碧桂園發行後總股本160億股中的億股,以收盤價計算,市值達到了692億港元;若按當年碧桂園最高股價(港元/股)計算,楊惠妍所持股份市值則接近1 350億港元。

不過,讓馬雲瞠目的不在於年輕女富豪的身家,而在於碧桂園的估值居然是按其土地儲備來計算的——根據招股說明書,碧桂園上市前的土地儲備已達1 870萬平方米。那些畢竟不是已經蓋好的房子,拿到了土地就能引發狂熱追捧,難道不是另一場“圈地運動”?這難道不可怕嗎?

種種跡象,讓馬雲最終在2007年5月下定決心,儘快讓阿里巴巴上市,這比原定的2009年提早了兩年。而這個決定的意義之重大,人們只有在半年甚至一年後才能看出來,彼時,金融危機已經令全球戰慄。2008年11月,紐約泛歐交易所集團CEO鄧肯?尼德奧爾(Duncan Niederauer)在其第三次中國之行時甚至建議,現在絕非赴美上市的好時機,他建議中國企業等等再說。

不過此刻,身為雅虎創始人兼CEO的中國臺灣人楊致遠,卻是另一種心態。1997年年底,29歲的楊致遠結識了當時為外經貿部(2003年3月10日,外經貿部、國家經貿委合併為商務部)開發官方網站的馬雲,10年了,他終於可以憑藉當初的一筆投資——以10億美元收購阿里巴巴40%股份,併成為阿里巴巴的大股東——而獲得天價回報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頁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