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1 / 4)

小說:微波爐戰爭 作者:擊水三千

。對於微波爐,我相信你的判斷,相信你的調研結果。”

離開何享健辦公室時,趙志興腳步輕快,竟然哼起了小曲兒。

1999年7月15日,何享健在《關於美的進入微波爐行業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上籤下“同意”二字。

新世紀到來前夕,中國的微波爐行業增添了一支新力量——美的。

趙志興告訴筆者:“美的微波爐,就這樣在競爭的烈焰中誕生。美的微波爐,在新世紀裡熱啟,它要以行動去創造新的世紀。”

1999年,美的在小家電領域實現了大規模擴張,先後上馬了商用空調、微波爐、飲水機、洗衣機、洗碗機等新產品,成功地擴充產品線,並按照“要做就做行業前三名”的理念,快速突破、迅速成長。

※虹※橋※書※吧※BOOK。

第46節:美的染指微波爐

美的染指微波爐

趙志興忙得不亦樂乎,他去了深圳,和一家叫晶石的微波爐生產企業談為美的代工事宜,那是一家集體所有制企業。前前後後和晶石副總經理曾超群談了好幾輪,“主要是價格問題,最後我們把17升、23升微波爐兩款產品交給他們代工。我們還找了康寶,把26升微波爐產品交給他們代工。”

代工問題解決了,還要儘快建立起一支設計師隊伍,趙志興從峴華、惠而浦、晶石挖了些人,“格蘭仕也挖了幾個人,但不是最多的,我得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去挖人。這些人充實進美的後,主要是為了儘快建立起自己的生產線,雖然有企業為我們貼牌、代工,但是質量監控環節必不可少,我們著手建設效能試驗室和兼有組裝、檢測功能的生產線,以檢測那些代工的微波爐,合格的就貼上美的商標,不合格的全部打回去。這條生產線的籌建由鄭儀軍負責。”

趙智華是美的微波爐製造有限公司首任總經理,趙志興擔任副總經理(主管技術),當年人們調侃,“趙氏兩兄弟抱團打天下。”

1999年10月,美的正式上馬微波爐,首期投資1。6億元,佔地300畝,員工1 000人,進口生產線10條,年生產能力300萬臺。1999年10月28日,美的第一款微波爐產品下線,因陋就簡搞了一個比較隨意的下線儀式。1999年10月與東芝進行引進技術的談判,當年12月,與東芝簽訂為期5年的技術和生產製造合作開發協議,東芝負責培訓美的微波爐工人。當時的這個技術引進,耗資不菲,花費了上千萬元。

1999年12月,美的微波爐正式上市銷售。

那時候,朱鳳濤還是美的小家電主管營銷的副總經理,被抽調到微波爐事業部擔任內銷總經理,以朱鳳濤為首的營銷團隊開始搭建。當時,微波爐是美的集團最艱難的小家電專案。2000年初,趙志興改任美的家電事業部研發中心主任,“歲數大了,跑不動了,不然我還真想在市場一線拼殺一番。我的使命完成了,微波爐的事情就由朱鳳濤他們這些年輕人去打拼吧。”

何享健的可貴與可敬之處在於,10年前,當美的被中央集權制折騰得效率低下、反應遲緩時,他想到的是徹底地變革與改造,並且很快投注於具體行動。1999年,美的集團銷售額達80億元,何享健提出“拆散火車頭、打造聯合艦隊”,相繼成立以空調、電扇、電飯煲等產品為核心的事業部。是年,美的家庭電器事業部組建,成為美的股份集團公司下屬的事業部級經營單位,是國內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小家電產品製造基地,下轄8個經營單位:國內營銷公司、海外營銷公司、風扇公司、電飯煲公司、飲水機公司、微波爐公司、豆漿機公司、消毒櫃公司。

初期,不管是與康寶、晶石的代工合作,還是與東芝的技術引進,美的始終把自主開發擺在微波爐事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始終堅持“借鑑但不仿製”、“合作但不依賴”的原則。自主創新,重在創新、貴在自主。自主是精神、是原則,創新是內容、是實質。自主創新雖然在初期投入成本較高,但卻避免了引進技術時支付的高昂代價,也避免了投產後需將絕大部分利潤讓給外方的痛心局面。長遠來看,這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無疑是有利的。沒有引進,就沒有美的微波爐的今天;沒有自主,就沒有美的微波爐的未來。自主創新、技術引進,不僅是美的微波電器事業部的戰略,也是戰術,因為他們不把自主創新流於口號,而是將戰略變成戰術,變成行為、變成規範,變成可實現的目標。

儘管初期是由康寶、晶石代工,但美的依然將產品品質放在重要位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上一章 報錯 目錄 下一頁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5 https://www.kanshuwo.tw All Rights Reserved